中国妇女报
2021年03月25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6版:美·什刹海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那块生活的压舱石

    君不见,很多有了一定职业成就的媒体人其实已经不年轻,但是在工作状态中所呈现的那种勃勃生机格外动人——那是一种扑面而来的、超越了年龄范畴的年轻。

    ■ 李咏瑾

    周末两天,心情常常是一道鲜明的折线:第一天刚从劳碌的生活中腾挪解脱,还来不及喘上一口新鲜的空气,第二天又渐渐为明天的上班积蓄起力量,或者说开始不自觉地累积压力。

    这样的节奏早已成为惯性,如果碰到小长假或是黄金周,快乐的小浪花还来不及奔放到第三天,就开始莫名其妙地体温上升、两眼一花地病倒,鼻腔开始断断续续地拥堵,亚健康的状态让之前美美盘算的假期顿成泡影。

    家人常抱怨是我生活习惯不好,一放假就报复性地熬夜追剧玩手机;还有医生朋友揣测我可能平时积劳成疾,早已埋伏下疾病的引子,终于捱到假期,压力那根弦一放松,身体就开始大敲警钟。也做过检查、也多番保养,各种治标不治本折腾,但一到假期,依然病得浑浑噩噩,几乎已成定律。

    这“病”要怎么才能好呢?

    说来也神奇——持续到上班的第一天,走进我那熟悉的办公楼,所有的小毛病不药而愈,钥匙转个圈,脚步都变得轻快,打开门后,扑面而来的旧报纸味无比亲切,我仿佛都听见了自己的灵魂发出了舒服的喟叹。再落座到我那张旧旧的、松软的办公椅上,唰唰唰打开电脑、滑动鼠标、点开文档,犹如训练有素的战士取枪、上膛、瞄准,熟悉得简直闭上眼睛都能产生本能的肌肉反射。

    在这一刻,我稳若泰山地坚守在我那小小的工作岗位上,内心饱满、有条不紊,是值得单位同事放心合作的职场螺丝钉。常常忙完一上午,鼻尖微微耸动,才发现自己居然头也不晕了、鼻子也不堵了、喉咙也不痛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劳碌命”?在和同事交流后,才发现这居然不是个例。

    特别是我们从事传媒行当的人,忙碌对我们而言,岂止咖啡因,还是人生的不老药。君不见,很多有了一定职业成就的媒体人其实已经不年轻,但是在工作状态中所呈现的那种勃勃生机格外动人——那是一种扑面而来的、超越了年龄范畴的年轻。可是他们一安静下来,如同鸽羽在空气的吹拂中渐渐归于宁静,你就会发现该有的皱纹早已在他们的眼角、额头、脸颊上催生出印记,但这种印记不是一种颓唐的衰老,而是有点像一朵花尽量张开花瓣一般地绽放,这种脸上的神情和肌肉走向经年不变,10年、20年、30年,几乎已定格为独属于他们的某种丰富的个人标签。

    而一路繁花“绽放”的尽头是退休,或者说是从放下手中的工作开始,这是一个令人百感交集的休止符,虽然这辈子职业生涯中,谁不是身心俱疲之余都把“累啊累”挂在嘴边,谁没曾美美幻想过,假使有一天不用工作了,天天睡到自然醒,想去哪去哪,想吃啥吃啥,把一直以来心欠欠的遗憾都给补上。那些因为赶时间而只能匆匆扒几口的美食,那些采访之间来不及多瞅几眼的风景,那些泡在保温杯里牛饮而来不及细品的新茶,还有那些一心惦念的人们,一直想继续的酣畅淋漓的交流,或者换一个赛道重新开启新的人生无限可能……哪怕什么也不干,守着鱼竿在柳荫下半天不挪窝也好啊。

    可真到了退休那一天……当然,我还远远没到退休的时候,兴许以后延迟退休一来,我那退休的海岸线又会向后退上好几里地,所以,现在我只能默默地、未雨绸缪地观察我身边亲朋好友退休的状态,结果,发现了触目惊心的共同点是……老得快!

    比如张老哥,雄踞我们单位“一帅”位置30年,一路从年纪轻轻轰轰烈烈帅到中年,退休的时候依然身姿健朗,几乎没有白发,堪称冻龄范本,结果半年以后路过单位来看我们,大家大吃一惊!他腰背佝偻不说,头发居然半白。其实他退休以后过得很好,经济宽裕,和老妻日日徜徉在海南温暖的日光下,不是青春,胜似青春,朋友圈里时时洋溢着幸福的橙色光圈。

    但据他本人说,一旦不需要按时上班,突然就有点找不到生活的北,心里那种微妙的失落感越来越强,好像自己不再被需要,即将被快速发展的时代所抛离。幸好老妻也已退休,他还能在身边找到感同身受的人。慢慢地,他又开始发掘身边其他退休或者早年间自谋职业的老者,把自己从一种人际关系氛围调整到另一种人际关系氛围中去。

    可对比以前工作圈子里年轻人居多、日日更新的精彩,现在的人际关系圈,是一种看似无压力,实则缓慢的、充斥着“老去”气氛的圈子,“人的关注度一旦不在自己的工作,就开始不自觉地关注时间的流逝和自身的衰老,有点头疼脑热就开始伤春悲秋,对周围朋友的疾病和死亡也变得格外敏感。”最后,他总结道:“人啊,就像陀螺,得有点事像鞭子一样时时催着你、撵着你,这样才能活得有激情、有奔头,我们以前常说‘忙得像陀螺转’,可陀螺不转了,不就倒下了?”

    这几句肺腑之言,引起了我们这些尚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们良久的沉默,大家打量着早就习以为常的工作环境和周遭的彼此,想着自己以后离开时可能涌现的怀念和不舍,一时都说不出话来。

    由此,我终于发现了那些身在职场的人们常年感觉不到自己衰老的根本原因:

    当初踏入工作岗位时,大家都是朝气蓬勃的青年,从那时起,总想一心一意朝着人生的山顶奋力奔跑,越跑越有劲,越跑越青春勃发,很少会、或者说无暇将自己和无力、衰老等负面思维联系起来。即使偶尔感叹年华如水,但回首自己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看到青春之花即使渐渐凋零,也早已化为沉甸甸的人生硕果,那种不负此生的安慰会让人在此时此刻进一步确认自身的价值、明晰自己生而为人的意义,这种“当浮一大白”的值得与豪迈,是灵魂与岁月给予自己最大的表彰,胜过一切、一切的千言万语。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