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1年04月08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7版:美·口述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期待为3号神树“做色”

    王荔正在对3号神树进行预拼接,身后是三星堆博物馆陈列保管部部长余健。

    ■ 口述:王荔 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修复工作者 ■ 记录:任然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我在三星堆遗址博物馆(下称博物馆)做文物修复工作,18年来我参与了上千件文物的修复,独立修复的也有几百件文物。我们遵守着前辈们实践总结下来的每一道修复工序,把手中的文物尽可能恢复到它最初的形态,并描摹出它历经了百年、千年岁月后的痕迹。

    做的时间长了,自己也总结出了修复方法,这些方法有些可以分享出来,有些则是一种长期积累后形成的手感、眼感,无法言说。

    20世纪80年代,三星堆考古有了大发现,20世纪90年代,在广汉建设了博物馆,这一系列事件,广汉人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那时,虽然我也很年轻,但我知道的更多,因为我的舅舅就是一位考古专家,在他与家人、朋友的谈论中,我了解到了三星堆被发现的意义,也了解到了它的神秘之处。

    于是,2003年,在我28岁时,我来到博物馆,跟着三星堆修复大师郭汉中老师学文物修复,那时,在博物馆做修复的,包括我在内,总共只有3个人。

    来博物馆时,展呈出来的文物均由郭汉中老师等修复大师基本修复完成。于是,我在博物馆头5年只是在做一些复制品。做复制品,为我后来真正开始接触文物并对他们进行修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修复文物不仅需要细心,还需要极大的毅力,每个环节都涉及多个工序,简单的修复,一般几天,稍微复杂的需要上月,像郭汉中老师对1号神树的修复则用了近10年。

    比如,我前几年修复的一个汉代蒜头壶,因为壶头部像蒜头,所以取名为蒜头壶。这个文物拿过来时,是十几片残片,属于较为复杂的。我们用蒸馏水对其进行清洗,将它简单拼凑出一个大致形状后。先在模具上用铅锤对其变形的部分进行敲打矫形,然后按原接口处进行拼接,拼接一处后用树脂加纤维进行加固处理,再进行第二处的拼接。第三步是补配,用铜皮对缺损部位按照纹饰拼好后用锡焊接,打磨平整,再用树脂加纤维对缺损部位进行补配。最后是做色作旧,根据金属器的原有颜色及色泽,使用丙烯颜料和漆汁色矿物颜料对补缺部位进行做色作旧处理。

    文物修复过程中,每一步都要有依据,比如形态,我们要查询相关历史背景,了解同时代同类型的器物形态,再像拼图一样,将它拼凑起来。而在补配时选用的材料,除了根据经验外,还要去和文物保护工作者分析出来的它的成分进行印证,然后筛选出合适的有利于保护其器物的材料,而在拼接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参考其原来的铸造技术,并根据一辈又一辈人传下来的修复技艺对其焊、粘。而做色时用的材料,怎么涂、怎么刷等,也包含着几代修复师的经验。

    在博物馆,在外培训,跟着各种老师学,以及加上自己的琢磨和不断的实践,我也发现提炼出了一些更好的拼接技艺。在进行陶器的修复上,有些那种很小的缝隙,以往都是用石膏填补,但是石膏干的特别慢,所以我就试着用漆片兑着一点颜色,填补进去,不仅干得快,而且还能对器物起到粘接的作用。以往漆片主要是用于青铜器调颜色。用这样的方法把隙缝勾一下,等它干了以后,就看不出有拼接,不仅方便,还更加自然。

    在修复过程中,很多人觉得最后一步做颜色是最难做的,但我在做颜色上就很有感觉。做颜色,首先要把颜色看懂。有些人觉得颜色简单,拿着就刷,但刷出来就没有层次感。比如做青铜的颜色,通过观察,看明白它需要什么样底色,它有的地方是光的,有的地方露铜,有的地方还有锈,那怎样在补配的地方,通过刷颜色把这些岁月的印记有层次地自然地呈现呢?需要经验、需要眼感和手感,需要一遍又一遍,甚至成千上万遍地刷出来。

    这两天,我看到开放式文物修复馆里的墙壁上,粘贴了博物馆里我们文保和修复工作者在工作时的老照片,其中有几张是我在修复文物,看到这些照片,心情还是有点澎湃。这些照片再一次唤起了我心中曾经的一个夙愿——作为广汉人,作为三星堆的工作者,我很想修复我们三星堆的文物。

    好在,这个夙愿或将得偿所愿。近几年,三星堆开始准备修复3号神树,我有幸参与进来。

    青铜神树,代表着古蜀人对太阳和神鸟的崇拜。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发掘出了6至8件青铜神树,可修复的只有3棵。其中,1号神树高达近4米,已在博物馆展呈数年,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2号神树是研究性复原。

    3号神树,有70多个残件,我们已经对其进行了预拼接,呈现出了大致的形态,大概有1米左右的高度,它有不同于1号和2号神树的特征,比如它的树干是麻花状的,有植物般的自然感,树干上还有一些金片的残留物,顶部有一个巴掌大小的人首鸟身像,人首脸型、五官特征和博物馆中其他青铜人像具有相似的特征,非常精美。

    预拼接时,我们对其断的部分用铜片和鱼线进行加固,有的地方也进行了补配。对其颜色我也进行了观察,残件上的颜色有一点点绿,有的地方经过氧化,有出现白色钙化物,有锈蚀,我们未来可能会用矿物颜料,用虫胶漆片等材料,有些地方还要用泥土弹上去,反反复复做,让其颜色丰富起来,最后做完后就会完全看不出接口。

    我在工作中,听到相关专家说,随着3号神树的修复,将有助于增加对三星堆神树崇拜等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认识,揭开三星堆背后的更多秘密。

    而此次新挖掘出土的文物中,我也最关注青铜器,特别是有关3号神树,目前人首鸟身像相对完整的有2个,还有些是有残缺的,残缺的部件我们期待,说不定会在新挖掘的6个坑中出现。此外,目前新挖掘出土的青铜器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其中有一鼎青铜方尊,腹部是方形的,特别漂亮。我有幸参与了3号神树的修复,期待还能为其做色,我也期待在退休之前,还能修复到这次新出土的青铜器物。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