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1年04月29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7版:美·口述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讲述母亲投身革命的故事

    1949年的马毅

    4月1日,郝志红在“全民阅读月 江城晚八点”大讲堂讲述母亲参加革命的故事。  强洪/摄

    讲述母亲投身革命的故事,是希望将母亲的成长史放在历史大事件里,通过这些生动、鲜活的人和事,吸引和鼓励大家去阅读《中国共产党简史》等红色经典书籍。

    ■ 口述:郝志红 武汉市妇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 记录:强洪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每当在病区走廊上散步的时候唱起革命歌曲, 92岁的母亲精气神就特别好,完全忘了自己的一身病痛。

    颠沛流离的童年

    我的母亲马毅,原名马种秀,祖籍河北永清。1929年,她出生在北平同景胡同1号。母亲至今清晰地记得,家里房子是两进深的四合院,她从小上幼稚园要穿过西长安街,她的爸爸当时担任北平邮政局局长一职,爱好摄影,常带着一家人去中山公园游玩、照相,他用的是一部德国的莱卡相机,家里还有个小暗房,那是她的父亲洗照片的工作间。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时,母亲还不到8岁。她亲眼目睹日本鬼子进入北平,在逃离的路上,也亲身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破碎和百姓悲惨的生活现状,用母亲的话讲,就是“充满了血泪”。

    奔向解放区

    1948年,19岁的母亲,只身来到上海同济大学电机系求学。

    那时爱国学生都向往去解放区,母亲也不例外。1948年10月13日这天,经过多次与校内地下党沟通,在他们的帮助下,母亲和七、八个人组成的小分队向解放区进发,他们都是从上海高校来的学生,分别来自上海剧专、复旦和交大化工学院几所学校。

    进入解放区的母亲被派到江苏射阳县合德镇的华中党校学习,之后母亲又被派往华中大学学习。

    每每回忆上党校的经历,母亲都记忆犹新:“我们上的第一节课就是讲什么是民主集中制。”通过教员生动讲述,让她明白了为何要实行“民主集中”。

    在革命大家庭里,处处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有合唱团、剧社等很多社团组织,我母亲唱歌、跳舞,还演话剧。当时合唱团的指挥就是后来指挥了上海交响乐团演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著名指挥家司徒汉。母亲在这里学会了很多革命道理,也坚定了革命的信念。

    淮海战役打响后,学员们被分成两路,一路去上海,一路去扬州,母亲被分在扬州一路。1949年的“三八”节那天,天气特别热,母亲她们只有一身棉衣,热得不行。年长的同学就教她从棉裤的一个地方剪开线头,把棉花从里面掏出来上交,变成夹衣穿,棉花上交,留得来年入秋后再使用。

    冬天最冷的时候,一床薄被根本抵御不了寒冬,她们就把两床被子摞在一起两个人“打通腿”,一人睡一头。母亲说,虽然非常艰苦,但每个人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新中国成立成为接管工作组成员

    1949年4月的一天中午,正在打饭的母亲看到了一位拿着大大的望远镜的首长和几位部队干部 ,他们在观察江对岸的地势,后来才知道那位“首长”就是粟裕,大家都猜测快渡江了。

    果然,见到粟裕后没几天,4月20日晚,渡江战役打响,母亲跟随部队打过长江。

    1949年底,母亲和其他8位同志组成工作组派往苏南的江苏省丹阳城做接管丹阳城工作。他们成立了“青年工作队”。 母亲和另外两名工作组成员负责学校复课工作。在丹阳,母亲拥有了第一把小手枪,一把德国造的勃朗宁。

    之后母亲又被派往苏南党校,学习结束后留校当文书,并负责重要会议的记录和整理工作。工作中,母亲还自己“发明”了一些速记的方法,她做的记录既快又准,还非常完整。

    之后母亲被调到无锡市政府当市长秘书。1952年底到1953年初,苏南区、苏北区和南京市合并成立江苏省委、省政府,母亲到省府办公厅任机要秘书。在母亲的记忆中,每天都很忙,经常加班,但大家都很有干劲。

    母亲总是说,那时候的干部作风非常扎实,是实实在在的走群众路线。当时有好多转业军人被分到下面当干部,好多部队的团级干部都是降级任用,当区长的很多。她记得双沟乡的区长一天到晚地骑着个脚踏车在自己的乡里到处跑,有时恨不得一天要跑完一个公社的所有村组,肯为百姓解决问题,时间长了,当地的老百姓都知道他,也愿意把真心话讲给他听。

    母亲也随领导去农户家了解情况。领导带着他们,去农户家中了解调研,发现问题,会随时处理,他们从不在村民家里吃饭。

    “党员之家”让母亲引以为豪

    新中国成立后,母亲与同济大学的学长、在大连海军工程学院教书的郝亚平自由恋爱结婚。婚后父母一直两地分居,直到1983年全家人才得以团聚。父母只养育了我一个女儿,因为他们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革命工作中。

    2003年3月,已经75岁的母亲被查出患有肾癌,进行了手术摘除,母亲术后不久,父亲又得了肺癌,逐步恢复的母亲虽用心照顾,但父亲还是先她而去。

    我至今记得1985年我考上大学时,母亲和我有过一次严肃的谈话。母亲要我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她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你一定要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在我大三时,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我将这一消息告诉母亲时,她特别高兴,很为我骄傲。后来结婚,我的丈夫也是共产党员,我们这个家庭被社区授予 “党员之家”,这个荣誉牌至今还悬挂在我家的大门上,这也是母亲很引以为豪的事情。

    母亲顽强、乐观、耿直、独立和绝不向困难低头的性格,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后一辈。

    母亲一直有个心愿:看看新中国成立后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还没有回到祖国怀抱的台湾。2009年,我带着80岁高龄的母亲来到西藏,站在了布达拉宫前,我的先生记录下了这一难忘的时刻。后来我又带着母亲去了台湾旅游,将她的心愿一一实现。

    从2014年,我在武汉市妇联的支持下发起“一路读书会”,致力于倡导全民阅读公益推广,迄今为止,开展线下读书活动200多场。近日,我来到武汉市举办的“全民阅读月 江城晚八点”大讲堂,为市民们讲述母亲的故事,现场效果出乎预料的好。

    我讲述母亲投身革命的故事,是希望将母亲的成长史放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大事件里,通过这些生动、鲜活的人和事,吸引和鼓励大家去阅读《中国共产党简史》等红色经典书籍。

    现场一位从山东来武汉参加研究生复试的大学生激动地告诉我:“作为一名在校的大学生党员,能够现场听老一辈党员的光辉成长事迹,特别感动。”我想,这就是我讲述母亲参加革命故事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