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1年04月29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4版:视点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不负青春 担当时代责任

    □ 蚌埠医学院学生 赵腾

    我的家就在淮河岸边,那句让家乡人引以为豪的“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俗语从小就萦绕在耳边。

    这里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河流众多,水资源充沛,是稻米鱼虾的天然生长地。尤为难得的是,这里还同时盛产小麦,因此饮食中就兼具了不同的特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我国南北分界线的淮河,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带来了更加包容的独特性格。

    但历史上淮河带给两岸人民的并非都是美好,因为水患频发,家乡人对淮河的感情“爱恨交织”。

    据历史记载,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50年间,淮河流域每百年平均发生水灾94次。“两头高,中间低”的流域地形,使淮河成为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淮河曾一度被老百姓称之为“坏河”。

    是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淮河治理的新纪元,而在步入新时代的今天,治淮又开启了绿色新征程。

    在了解治淮历程时,我被其中治淮巾帼英雄的故事深深吸引——1950年钱正英被任命为华东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副部长,那年她才27岁,被戏称为“黄毛丫头部长”。治淮工程启动以后,这位年轻的部长就奔波在一个又一个治淮工地上,而当年只有22岁的李秀英率领着一支由26名姐妹组成的“女子突击队”,与男人们举行劳动竞赛,比干劲,夺红旗,让工地上的男人都服气。

    新中国的劳动妇女在正当青春的年龄,参加艰苦的水利建设,她们靠自己的双手写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动人篇章。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学习她们的精神,不负青春、不负韶华,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