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1年07月30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1版:要闻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红色文化终身讲解员”崔韶光

传播“太行精神”是一生的追求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姜军旗

    “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民族更不能没有对英雄的敬仰。”大屏幕上,一张叶成焕烈士的遗照定格在24岁。讲台上,崔韶光声音哽咽,眼泛泪光,台下听众有人在默默地擦拭眼角的泪水。

    这是不久前在太原的一场党史学习课上的一幕,演讲者是太行干部学院的特聘教师崔韶光。

    今年56岁的崔韶光作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第一代讲解员,曾先后接待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数十万名观众和国际友人。2005年,因为身体原因离开讲解员岗位的她,仍然走乡村、进校园,为宣传太行精神和八路军抗战故事倾尽全力,被媒体誉为“红色文化的终身讲解员”。

    用口讲述:从勤练普通话开始

    崔韶光出生在山西省武乡的一个红色家庭,父亲崔文斌是一名老八路,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战斗勇敢,多次立功。后南下四川并结识了崔韶光的母亲。“妈妈毕业于重庆大学法律系,还当过律师,后来跟父亲回到武乡,在文史馆工作。”

    崔韶光小的时候,父亲经常会给她讲革命人物的故事,耳濡目染间,红色的种子在小韶光心中生根发芽。1985年,高中毕业的崔韶光未能考上心目中的大学。正巧那年9月,彭德怀夫人浦安修回武乡看望老区人民,为帮助老区发展,将10名学生送到山西师范大学进修,其中就包括崔韶光。1988年9月,毕业实习的崔韶光回到武乡,正赶上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建成开馆,她就成了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作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第一代讲解员,崔韶光也是当时唯一的一名大学生讲解员。

    由邓小平同志题写馆名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城,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

    虽然上学时,听过相关的革命故事,看过不少红色书籍,但作为讲解员,远比崔韶光当初想象得要难。为了提高自己的讲解水平,崔韶光从最基本的练习普通话开始,每天对着镜子练口型、练发音。一有机会,她还会通过看电视、听广播,对比纠正自己的口型和发音。除了勤练普通话,崔韶光借来大量的党史战史、将帅传记等书籍,一遍一遍地读,一遍一遍地记。

    武乡县是革命老区,抗战期间八路军总部曾长期驻扎在武乡境内。为了能更好地胜任讲解工作,崔韶光利用工作之余,走乡串户学唱八路军军歌、民歌;为了体会八路军当年充饥的滋味,她还自己做了一碗榆钱谷糠咽下……

    功夫不负有心人,崔韶光声情并茂的讲解逐渐引起了各界参观者的一致好评,她也成了馆里当之无愧的“顶梁柱”。但那时的崔韶光并没有想到,“讲解员”这个当初谋生的职业会成为她坚持30多年的“事业”。

    用心讲述:动情处她和听众一起哭

    经过几年的历练,渐渐成长起来的崔韶光,成了不少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参观团队必点的“金牌讲解员”。

    对于崔韶光来说,虽然对馆里的每一张照片、每一件展品都能烂熟于心,对那些展板中的事件都能随口道来。但随着对党史,尤其是八路军抗战史的了解,崔韶光心中也有不少疑问:为什么他们吃不饱,枪也不是一人一支,还愿意参加八路军?为什么照片上的他们没有一丝愁容?是怎样的信念在支持着他们?

    1996年秋,已经有8年讲解经历的崔韶光做了一个让大家都不解的决定:自费到全国各地寻访健在的老八路和史学专家。“我想解开我心中的那个疑惑,我想知道是什么力量让他们能够坚持那样的信仰?”崔韶光觉得那次寻访很值得,“那些老领导、老八路年纪都很大,我怕再等几年就见不到他们了,我必须和时间赛跑。”

    在李雪峰家,原定半个小时的采访,李雪峰讲了两个半小时,还让保姆包饺子、炖排骨、烙饼招待她;在李德生家,崔韶光请他讲最难忘的一次战斗。李德生老人轻轻问:“你去过关家垴吗?”讲到当自己增援上去时山坡上满是牺牲的战友,老人泣不成声……那一幕幕让崔韶光永生难忘。

    这次北京之行,她带回老八路赠给纪念馆的文物,有书、缴获的日军毛毯、老八路纪念卡等。北京归来,即便每天在一起的同事也觉得崔韶光像变了个人,“讲解更加投入,常常讲着讲着,自己就泪流满面,听众听着听着就和她一起哭”。

    “当你亲耳听到那些亲历者讲述战友为了民族独立不惜献出生命,你不可能无动于衷,你会觉得自己也渐渐变成了一名八路军战士。”崔韶光坦言,最初只是把讲解员当作一份工作,“但时间久了,我觉得这份工作凭的是良心,最起码的良心。”

    “那些故事都是有血有肉的,那些战士都是活生生的,他们也有亲人儿女,如果他们是你的亲人,你肯定会落泪的。”在崔韶光眼中,那些照片中冲锋陷阵的战士、为国捐躯的英烈,早已都是自己的“亲人”。

    为了更好地向参观者讲解那段历史,崔韶光还根据参观对象的不同,在讲解过程中大胆尝试引入歌谣,《当不了英雄别登门》《左权将军之歌》《在太行山上》……恢宏雄壮铿锵有力的旋律,一次次将参观者带回到那段峥嵘岁月。

    用生命讲述:只要能讲就一直讲下去

    全身心地投入和忘我地工作,让崔韶光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但长期的体力透支也让她的身体出现了异样。2001年到2002年的两年间,崔韶光5次晕倒在讲解现场。

    2003年,崔韶光被确诊为血癌晚期。在社会各界的捐款和帮助下,崔韶光成功进行了骨髓移植手术,并奇迹般康复。“当时有曾经听我讲解过的观众用烟盒包着钱送到纪念馆。”对于崔韶光来说,战胜只有10%存活率的血癌,确实很幸运。“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大家给的,我希望用我的讲解来回报社会,报答每一个观众!”

    出院后10天,戴着假发的崔韶光再次穿上讲解服,站到了听众面前。“以前,我向大家讲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的大爱故事,现在我要用我的讲解让这种革命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但大剂量的化疗让崔韶光很难再承受高强度和全情投入的解说工作。2004年8月,崔韶光离开了自己钟爱的讲解员岗位,调到长治电视台工作。

    不久后,在新岗位的崔韶光收到老八路陈晓寄来的一封信,里面有34张卡片。“是老人的战友陈启照临终前托付他寄来的,有漫画、剪纸、抗大毕业证书等,卡片上还写着:国土一天不收复,一天不要解除我们的武装……”崔韶光看着这些珍贵的卡片再次落泪了,“这是老人用另一种方式告诉我,希望我把八路军的故事继续讲下去!”

    从此后,崔韶光利用工作之余,成了一名“不穿讲解服的讲解员”。“利用各种机会,给孩子们讲,给单位职工讲,给村里的普通老百姓讲……”八路军的故事和太行精神也跟着她一起走进学校、机关、工厂,走进了企业、部队、村委会……

    2017年,太行干部学院挂牌开学,崔韶光受聘成为学院特聘教师,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讲述太行精神,并经常受邀到全国各地讲课。目前,她已经把八路军的故事带到包括北京、天津、江苏、新疆、广西等十余个省区市。

    2020年,崔韶光在长治广播电视台工会主席的岗位退休。崔韶光把更多时间用在了她热爱的太行精神宣讲上。“今年3月至今,不到5个月的时间,160多场讲课。都是关于红色文化、太行精神和党性教育的。”

    “只要我还能讲,就会一直讲下去!”在崔韶光心中,弘扬红色文化,早已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