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1年09月24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3版:女界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辽宁阜新妇联执委、爱心启智园园长李颖:

用爱“点燃”残障儿童家庭的希望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贾莹莹

    在辽宁阜新市的爱心启智园里,总能看见一个大手牵小手的背影。面对孩子们的哭闹和小脾气,李颖知道,需要拿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去抚慰这些幼小的心灵。

    李颖的孩子们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当中有的是智障,有的是听障,有的患孤独症。十六年来,李颖既是园长,又是“妈妈”,她把这些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李颖说,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看着孩子们一天天地进步,一点点地长大。

    希望点亮梦想

    李颖曾是阜新市煤炭博物馆讲解员,性格外向开朗的她从未想到自己会成为130多名残障儿童的妈妈。时间回溯到1996年,女儿的出生让一家人倍感欣喜,初为人母的李颖为孩子规划了美好的未来,但随着孩子的长大,她发现自家的孩子有点不一样。

    女儿两岁的时候被医生诊断为脑瘫,李颖瞬间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求医的路漫长而又艰辛,辞掉工作的李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帮助女儿寻医问药上,经济捉襟见肘。但医生的话总是在她耳畔回响,“孩子小的时候是训练的最佳年龄”。于是李颖再次踏上求医路。

    在外做康复毕竟杯水车薪,李颖下定决心自己带着女儿做康复训练。她每天带着女儿爬楼梯、拍球、做仰卧起坐、做舌唇操,练习发音,在陪伴女儿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康复经验,也让李颖看到了残障儿童康复的希望。在她的坚持下,女儿不仅性格阳光开朗,还转入普通小学就读,这在外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爱心助力梦想

    看到太多残障儿童家庭的心酸和无奈,李颖感同身受,2005年她从母亲那借了6000元钱,租了一处住宅楼,开办了阜新市爱心启智园。

    万事开头难,最初入园的孩子只有4名,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智障。每人只收300元费用,特教老师根本聘不起,她自己又是园长又是老师,各种康复训练设备和学习教具买不起,她就从市场上找木工师傅做一些简易的训练器具。

    十六年间,爱心启智园从创园之初的73平方米小屋,到如今1500平方米的综合性多功能康复型园,李颖“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为残障孩子们打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园。最令李颖自豪的是,近年来,爱心启智园已先后输送多名残障儿童转入普通幼儿园学习,到普通小学随班就读。

    坚持成就梦想

    李颖带过的一些孩子,有的已成为翩翩少年。为了让他们将来能够自食其力,她开始找项目让孩子们学习技能。她组织一些园里的孩子们,开展了各种手工编织等技能培训,成立了阜新市爱心阳光家园。

    李颖说,帮助一个孩子,解放一个家庭,解忧一方平安。

    李颖的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李颖感到温暖而又踏实,很多人特别佩服李颖,不仅把自己的女儿培养得阳光乐观,还为那么多家庭点燃了希望,这其中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心血,但李颖却甘之如饴,她说:“我把这里的孩子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我就是他们的‘妈妈’。我所有的力量都来自五个字——母亲的名义。”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