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1年09月28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4版:专题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创造新时代的伟大辉煌

    杜萱(中)带领技术人员从甘肃省妇女儿童医疗综合体项目三标段工地上走过(3月4日摄)。1988年出生的杜萱是中建三局西北公司唯一的女总工程师,目前负责该公司承建的甘肃省重点建设项目——甘肃省妇女儿童医疗综合体项目三标段。从普通技术员到项目总工程师,她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获得了多项专利和全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成果一等奖、中建三局“巾帼标兵”称号。“建筑也是一门艺术,做好它,就要有一颗时刻跳动的匠‘心’。”新华社记者 陈斌/摄

    工匠

    精神

    执着专注 精益求精 一丝不苟 追求卓越

    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选手在第四十五届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

    ▲中车洛阳机车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张素丽在车间操作。

    ▲河南三门峡中原量仪公司的首席员工、高级磨工李淑团正在车间工作。苏建军/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苏建军

    匠心是一种情怀、一种态度、一种责任,追求的是至精至善。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技艺高超的工匠层出不穷,古人凭着精湛的技艺树立了不朽的丰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神州大地涌现出一大批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从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到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从第一颗卫星上天到天问一号首次探火,这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无不闪耀着中国工匠精神的光辉。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强调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今天,在中国的各行各业都活跃着大批能工巧匠,他们以青春的奋斗、人生的努力,意志的坚强,在岗位中创出业绩,在拼搏中追求卓越,在平凡中孕育伟大。

    精益求精,把工作做到极致

    “我的梦想就是把每一项技能学好,把每一个产品做好,看着一个个最原始的铁块在我们手中变成一个个精致零件,有的还被载上航天飞船飞入太空,心里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成就感。”全国三八红旗手,河南三门峡中原量仪公司的首席员工、高级磨工李淑团感慨地对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说。

    三门峡中原量仪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65年,作为中国首家精密量仪生产企业,开辟了中国精密量仪新领域,填补了中国多项空白。他们为中国首枚运载火箭和“神舟六号”设计的专用量仪,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通令嘉奖。

    李淑团所在的磨工岗,一天至少要在操作台站立8小时以上,精度比“在大米上刻画”还要高,这体力加精力的苦差,李淑团一干就是30多年。李淑团还创造了零件加工的超精奇迹。她所操作的机床设备可以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精度,而李淑团使用它所能达到的精度,为万分之三毫米至万分之五毫米之间。许多微米级暨千分之一头发丝精度的部件,都是手工做出来的,产品远销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她的岗位成了大家心中的放心岗位,她的班组也成了放心班组。

    李淑团喜爱读书,喜欢思索。2012年,她在公司拳头产品的拼合式气动量仪零件加工中,一举攻克了关键零件“锥度玻璃管”的加工技术难关。她经过不断摸索,反复试验,最终大胆创新出了以磨代研的技术革新,填补了国内“锥度玻璃管”的加工技术空白。

    30多年来,李淑团兢兢业业,每年都超额完成200%的任务量,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她的梦想就是把每一项岗位技能练好,把每一个产品做精。她尽心尽力带好每一个徒弟。在20多年里,她先后带出了30多个好徒弟,使他们成为“中国智造”的中坚力量。

    30多年来,李淑团不断地影响着大批青年人。她用自己获得的奖金成立了一个劳模基金,用来奖励公司的创新技术人才,让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发扬光大,传承下去,激励青年员工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知识,为中国制造奋斗。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大国工匠在专业的不断精进与突破中演绎着“能人所不能”的精湛技艺,凭借的是精益求精的追求。小到一枚螺丝钉、一根电缆的打磨,大到飞机、高铁等大国重器的锻造,都展现出工匠们笃实专注、严谨执着的匠心匠魂。

    执着专注,不断传承创新

    在河南开封书店街深处,坐落着开封木版年画博物馆。这座博物馆的创办人是70多岁的任鹤林,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封市工艺美术大师。40多年来,任鹤林苦心求索传统木版年画历史,传承、复兴、创新传统年画制作工艺。在200多平方米的木版年画博物馆内,摆满了任鹤林从世界各地搜集的史料及年画。

    1965年,出身兰考农民家庭的任鹤林考入河南大学美术系,1978年到开封朱仙镇年画出版社工作,从此与木版年画结下不解之缘。任鹤林说,开封木版年画历史悠久,但和天津杨柳青年画、四川绵竹年画等相比,却命运多舛,破坏严重。为了恢复传统、梳理发展脉络,他毫不犹豫地踏上了找寻老版木版年画的征途。

    40多年的时间,任鹤林走遍全国各地,遍访名家,累计投入60多万元,终于搜寻到300多件珍贵年画史料及1000余件年画作品。

    他苦心挖掘,用刻刀一笔一画地复制出开封乃至中原地区各个时期、不同版本的年画精品300余件,工作量之大超乎常人想象。能刻出精美木版的任鹤林,粗糙的双手布满老茧,这些茧子是磨了退、退了长的。

    一把刻刀、一块木板、一双布满老茧的手,这就是任鹤林对开封传统木版年画技艺的坚守,在木版年画上发扬工匠精神。他组织开封年画老艺人一起,将搜集来的年画按1∶1比例复刻,遵循雕版套印工艺,每一条线都是一点点还原绘制而成,从画面到文字,原版原貌,精益求精,尽显古韵。

    “人这一辈子只有专心干一件事,才能干精干好。”任鹤林说。

    薪火接续,工匠精神在不断接力中传承着“中国风范”。细细打磨、精心雕琢,“匠心”在时间的淬炼下如此坚定,正是执着专注、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的充分展现。

    追求卓越,为中国梦贡献力量

    巨大的车间里停放着几个正在组装的火车头,张素丽一边在车间忙碌一边对记者说:“我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看着一代代火车头从这里开出去,飞跑在祖国的大地上,我也跟着一起成长起来,飞跑起来。”

    张素丽是中车洛阳机车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钳工高级技师,2003年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04年获第七届“中华技能大奖”,2011年“张素丽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全国首批5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2018年当选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

    “我要以饱满的热情发挥自己技能型领军人物的作用,练好内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车时的要求,牢牢掌握核心技术,把主动权握在中国人手里,发扬高铁工匠精神,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她对记者说。

    张素丽进入中车洛阳公司后,她的岗位几经变化,每一次都是新挑战。在金工车间从事模具工作时,因为是手工作业,从模柄到底板,每一个组件都需细而再细地分析。每当模具变为成品,她都觉得这好像小鸡从蛋壳中孵化一般。“钢铁也是有生命的,我得为这生命的质量负责。”

    张素丽眼中的“蛋壳”,往往一件就有二十多公斤重,这对一个女孩子来说,搬上一块往往就得歇上半晌,可她每天都要搬几十次。她也偷偷地哭过鼻子,却一直在坚持着。

    新时代要求工匠远非“体力过硬”这么简单,她时常感觉到理论的缺乏。

    2000年,已有身孕的张素丽考入党校的函授班学习,几乎每个周末,她挺着大肚子坐着公交车从机车厂往返于洛阳市区,去听课考试。2004年春天,她又考入河南科技大学机电专业学习。从不知电脑数控为何物,到掌握“CAD制图”和“线切割的精确编程”等理论,加上实践经验,让张素丽拥有了“一专多能”。

    工友们碰上解不开的难题,也会想到“张大姐”。一次,某一进口制动器出现了故障,工友们不知从哪下手,又找到张素丽。没有图纸,没有技术资料,整整一个下午,终于被她完整拆开。“有时候就是解决‘差那一点儿’的事”,张素丽说。她口中的“差那一点儿”,价值远非“那一点儿”。由她参与研发的种种新模型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她参与制作的玻璃设备30多套,部分设备出口到国外。

    在张素丽看来,比“看着模具变成品”更快乐的,是“当师傅,传道、授业、解惑”。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更多的人。这几天,她又在忙着培训。

    几十年来,张素丽笃定品性,水滴石穿,用高超的技艺一次又一次诠释了大国工匠的定义,让冰冷的钢铁拥有了生命。

    大国工匠们干一行、专一行,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不懈的创新进步,实现了一项项工艺革新,完成了一系列技术攻坚,是支撑中国制造的重要力量。

    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迈向新征程,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今天,像他们一样,一大批劳动者正以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干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让“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强力迈进,在奋斗的足迹中,用实干成就梦想,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