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1年10月14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4版:专题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生命至上 举国同心 抗疫精神奏响时代的强音

    医护人员将患者送入位于武汉体育中心的方舱医院进行治疗(2020年2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右)在搭建的负压帐篷实验室检查血清分离(2020年3月26日摄)。    新华社发(张振威/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鹏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神州大地。面对严峻疫情,14亿多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与疫情进行顽强斗争,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书写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顽强斗争的壮丽新篇章。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这20个字的抗疫精神正是举国上下共抗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真实写照,也是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力量源泉,奏响了中国精神的时代强音。

    生命至上:对生命的尊重见于抗疫斗争的每个细节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之时,正值2020年农历春节,横行的病毒,为本应万家团圆的新春佳节蒙上一层阴影,也让国家治理面临着一次特殊的大考。

    “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为尽快阻断疫情传播,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坚定地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一开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首要原则,对生命的尊重和救护见于抗疫斗争的每一个细节,深深融入了每个抗疫行动之中。

    抗疫斗争中,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坚决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要求,以及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救治要求,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为突出任务来抓。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及时预拨疫情防控资金,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患者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重症患者的人均治疗费用超过15万元,一些危重症患者治疗费用达到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相关的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

    在救治病患第一线,“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的信念矗立在所有医护人员心中。从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从在华外国留学生到来华外国人员,每一个感染者,每一位病患都得到了全力以赴的救治和护佑,一个个生命奇迹因此诞生。数据显示,从疫情暴发至2020年4月,援鄂医疗队和湖北武汉医务工作者并肩作战,治愈80岁以上患者3600多人。在武汉,80岁高龄老人救治成功率接近70%。

    重大危机面前,对待生命的态度检验着一个政党,一个社会的道德和价值取向。“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这场抗疫大考中的郑重作答。

    举国同心: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要想有效控制住空前的疫情,必须做到全国一盘棋。危急关头,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周密部署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因时因势制定重大战略策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迅速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全社会被高度组织和动员起来,打响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亿万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绘就了举国同心的时代画卷。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医疗力量集结调动。离汉离鄂通道关闭之后,2020年除夕夜,第一批增援的军队和地方医疗队即搭乘军用运输机飞赴武汉。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全国各地和军队共调配346支医疗队驰援湖北,19个省区市对口帮扶除武汉以外的16个市州全国最优秀的医生陆续向疫情严重的湖北和武汉集中,与湖北省和武汉市的本地医护人员一道挽狂澜于即倒,解患者于危难,扼住了新冠的“咽喉”。

    这是与疫情的竞速,与时间的赛跑。武汉市政府决定参照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建设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之后,全国各地各个行业迅速吹响集结号,4万多名建设者从全国各地赶来。经过不舍昼夜的奋战,仅用10天,容纳1000张床位的武汉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再用12天,容纳1600张床位的雷神山医院建成交付,在创下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的同时,也充分展现了中国强大的国力和动员能力。

    这是全国人民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生动写照。封一座城,护一国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一座千万人口的大都市摁下了“暂停键”,英雄的武汉人民和湖北人民顾全大局、顽强不屈,为阻击病毒作出了巨大牺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武汉“封城”时,各类物资告急,举国上下迅速行动,各类生活必需品和医疗物资每天源源不断从四面八方向湖北集结,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也纷纷捐款捐物。整个疫情防控期间,14亿中国人显示出高度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大局意识,“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成为全体国人共同的心声,这是一个国家直面灾难的昂扬姿态,正因为这样的万众一心,抗疫斗争才拥有了最稳固的大后方。

    舍生忘死:以生命护佑生命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面对凶险而未知的新型病毒,从一线医护工作者到城乡社区工作者,千千万万普通人挺身而出,向险而行,一封封请战书、一枚枚红手印、一个个“最美逆行者”组成了抗击疫情的中国力量。

    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为挽救患病同胞的生命,战斗在最前沿的广大医护人员放弃对个人安危利害的考量,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与新冠病毒展开了生死鏖战。

    刘智明、夏思思、彭银华……疫情初期,湖北和武汉本地医护人员在情况未明,防护不足的处境下与病毒以命相搏,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全力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付出了3000多人感染、多人牺牲的巨大代价。

    大“疫”当前,各行各业迅速行动起来,更多的普通人同样在一线冲锋陷阵。他们,是日夜值守的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是依然起早贪黑,甚至冒死在污染区工作的环卫工人;是不辞辛劳,有力保障疫情防控、生产生活物资运输的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是穿梭在大街小巷,为人们送去生活必需品的快递小哥。在抗疫战场上,他们同样是直面生死的勇士,守护着所有人的生活。

    在英雄之城武汉,“众志成城”一词得到了最充分的诠释。全市社区、村湾实行封闭管理后,1.2万名网格员承担起疫情统计、代购搬运等各项职责;1.8万名民警和1.6万名辅警走进社区,承担大量的病人转运工作。在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5235户居民,60岁以上老人占25%,其中独居、空巢、80岁以上老人占近七成,为了服务居民,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桂小妹每天都至少忙到晚上10点多,眼中满是血丝。在硚口区汉正街共和社区,社区民警吴涌在61天日夜坚守中接处报警11起、调处纠纷26起、转运69名患病群众,及时保障了641户居民的物资供应,实现社区染病群众“零死亡”、社区无疫情,自己却因积劳成疾离开了我们。

    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还有数不清的志愿者站出来。

    武汉“封城”后,志愿者王震、王紫懿、杨学彬、朱伟、李文建自发组成“W大武汉紧急救援队”,接送缺乏交通工具去医院的待产孕妇。“封城”期间,这五位“新生命的摆渡人”全天待命,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成了常态,在他们的帮助下,23位武汉留守孕妇顺利到医院生产,无一感染新冠肺炎病毒。

    不计报酬,不论生死,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在疫情暴发的危难关头,中国共产党460多万个基层组织,3900多万名党员、干部战斗在抗疫一线,1300多万名党员参加志愿服务。为解决拉网式大排查和落实小区百分之百实行24小时封闭管理,武汉市广泛发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职工按“应下尽下,就近就便”原则,下沉社区、编入网格参加战“疫”,先后有近5万名党员加入为居民群众守门、跑腿的行列,成为防控疫情、抓实阻隔、服务群众的一线生力军,把牢了社区的第一道防线。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名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抗击疫情的最坚强堡垒。

    尊重科学:用科学精神锻造最犀利的抗疫武器

    面对前所未闻的新型传染性疾病,只有尊重科学规律,用好科学方法,才会收到积极效果。疫情发生以后,党中央科学决策、各地精准施策、医疗行业科学救治,依法科学有序防控,科学精神、科学态度被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

    在切断传染链的过程中,科学防控成为了有力武器。从“四早”“四集中”到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从推进健康码识别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开展疫情监测分析;从实行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到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防控举措逐步完善。在武汉,为摸清底数,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开展了集中拉网式大排查,“确诊患者百分之百应收尽收、疑似患者百分之百核酸检测、发热病人百分之百进行检测、密切接触者百分之百隔离、小区村庄百分之百实行24小时封闭管理”等“五个百分之百”得到落实,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

    征用体育馆、会展中心、培训中心等大空间场馆,改造成方舱医院的科学决策,成为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关键之举。武汉通过迅速建成16家方舱医院,有效扩大收治容量,从首家方舱医院建设开始,到出现“床等人”现象,仅仅20多天就彻底改变了“一床难求”的危急局面,不仅打造了托起生命的“希望之舟”,也创下了令世人瞩目的奇迹。

    在疫情的大考中,广大医务及科研工作者及时总结成功救治经验,中西医结合探索临床治疗有效方式,千方百计提高重症病例的救治效果,李兰娟、王辰、张伯礼等多位院士一直奋战在一线,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科学攻坚战,诊疗方案不断迭代升级,不断完善。

    在疫情开始之初,科技界就立即行动,组织精兵强将,争分夺秒研制有效药物和疫苗,科技部牵头组织了科研攻关组,把疫苗的研发作为重中之重,布局多条技术路线同步推进。由陈薇院士领衔的军事医学专家组在武汉连续奋战113天,所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率先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并获批进入临床试验。

    命运与共:在全球抗疫中彰显中国担当

    在新冠病毒面前,世界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在这场对人类构成共同威胁的公共卫生危机面前,唯有团结协作才能化解全球性风险。中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疫情防控放在全球格局下考量,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克时艰,在全球抗疫中彰显出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面对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遭受疫情冲击最早,面临的防控压力也最大,但是中国社会在迅速有效应对国内疫情的同时,始终不忘与国际社会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在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的过程中,中国先后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两批现汇援助,向32个国家派出34支医疗专家组,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283批抗疫援助,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资,有力支持了全球疫情防控,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人类命运与共的天下情怀,生动诠释了负责任、重情义、讲道义的大国担当。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