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1年10月14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2版:时讯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航天五院529厂电子装联中心巾帼建功不停步

精进“指尖舞蹈”,焊牢“飞天梦想”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杨娜

    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轨道器飞抵日地引力平衡点、“天问一号”登陆火星、神舟十二号飞船在太空遨游90天后安全返回地球……2021年中国探索宇宙的脚步频繁,其中,标志性航天成果当属“天和一号”核心舱成功发射——中国自此有了自己的空间站。

    中国空间站几十台配电单机以及所有电缆网都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529厂电子装联中心研制的。50多年来,电子装联中心完成了我国北斗导航、载人航天、高分对地观测等重大宇航任务的供配电电子单机、电缆网产品和微组装产品的研制任务,成为我国航天器电子产品的技术创新中心和制造中心。

    529厂电子装联中心现有近200人,三分之二以上都是女同志。走进529厂办公大楼三层,从1970年至今,电子装联中心经历的航天事业每一个重要时间节点的任务序列图,以及满墙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国家级和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星级生产现场等获奖牌匾和证书,昭示着这个集体参与共和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光荣历史和成绩。

    2012年,电子装联中心成立“郝春雨大师工作室”,是我国首批成立的50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大师工作室之一。今年49岁的郝春雨,头顶中华技能大奖、特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航天科技集团“巾帼建功”标兵等众多光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然而,30多年前,刚进入529厂工作的郝春雨高中还未毕业,对电子装联技术更是不甚了解。

    能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郝春雨说,一方面是手指磨得破皮起茧子、被烙铁烫伤无数次的勤学苦练;另一方面,是型号支撑锻炼的结果,技能人员的成长是跟航天大环境相关的。

    电子装联技师的工作是把电路板、导线、连接器等元器件像绣花一样焊接在一起,这份精细的活儿被称为“指尖上的舞蹈”。既需要高超的“绣工”,也需要沉得下来的耐心,一做就好几个小时,重复一个动作上千次。

    师傅对郝春雨要求很严格,不仅是焊接动作规范,甚至连烙铁、钳子等操作工具都有固定的摆放位置,因为习惯不好可能会对焊接的产品质量产生致命的影响。

    师傅告诉她,产品质量不是火箭一上天,把自己手里的产品交出去就完事了,而是直到这个“星”“船”完成任务以后,寿命终止才算合格。“我年轻那会儿,飞船使用寿命也就几个月,一颗卫星的寿命也才几年时间。现在一颗卫星使用寿命达到十几年时间,发射到天上的‘星’‘船’没有返工更换的机会,所以我们的每一个焊接产品质量必须过硬。”

    老一辈航天人的做法和态度,郝春雨耳濡目染,她现在也同样把老航天人的严慎细实传给一代代更年轻的航天人。她一直嘱咐年轻的学徒们,要对航天产品有敬畏之心。干这个工作更要保持“如履薄冰”的心态,只要拿起烙铁,有天大的事情也不能分心。中心一代代电装人也传承着吃苦奉献的航天精神,站好自己的每一班岗。

    发射基地上,有时火箭已经架到塔架上了,“星”马上就装了,那时候,时间是按分秒算的,如果这时候发现问题,一般人是不敢上去操作的,因为很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不小心磕碰到其他零部件,会对发射任务带来致命影响。所以每到这个既考验技术,又需要过硬心理素质的时候,型号总师们就信任郝春雨,点名让郝春雨“上星返修”。

    尽管已经获得了航天技能人员中最高级别奖项和荣誉,但郝春雨没有原地踏步,仍然坚持攻关,挑战不可能。2015年,国外引进的高速电缆出现质量问题,导致整星研制节点延后3个月。外国人傲慢的态度更加坚定了529厂自主研制高速电缆的决心,实现国产化替代。郝春雨和一个博士组成了两人的攻关团队负责这项研发任务。

    没日没夜地干,包括出差去贵州、上海等地元器件厂家蹲点,跟厂家研究共同改进产品,大概花了半年时间,研发团队把这个项目攻关下来了。此后,高速电缆产品的性能检测,郝春雨都亲力亲为。最终高速电缆的研制任务完成了,产品获得航天部工业质量改进奖、北京市示范小组奖,成功实现了关键产品的自主可控。

    “80后”的李岩是比郝春雨更年轻一代的电子装联技师。2003年,李岩从北京建筑材料工业学校毕业,尽管在校期间学习了电子产品相关实际操作,懂得电路知识,但是入职后依旧需要师傅手把手地教。因为航天产品要求更加精密,每个焊点从外形、角度、高度等都有要求,有些小焊点不到一平方毫米面积。从怎样握电烙铁,到焊接出一个合格的焊点,从学习认识各种导线规格到电缆的装联,从一个绑扣的练习到独立完成复杂电缆的绑扎,李岩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10多年来,她负责多个型号电源模块的生产,从未出现一次质量事故,产品合格率达100%。她参与的“宇航大功率二次电源产品制造技术”通过集团成果鉴定,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李岩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航天技能大奖”“五院先进个人”“五院技术能手”“五院劳动竞赛先进个人”“五院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

    随着这些年航天产品种类增多,“星”“船”任务也越来越多,需要更多很快上手的技工,电子装联中心培养新人模式也从传统的“一带一”变成如今的“一带多”“多带一”,依托“郝春雨大师工作室”,电子装联中心把技能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分成几个阶梯,根据产品特点,按照不同难度技能分工序培养新人。每个阶段都有考核,学徒每通过一个考核,就可以参与该阶段产品的制作。

    为方便学徒们更快掌握技术,“郝春雨大师工作室”把一代代师傅成熟的操作经验和技巧连文带图制作成图片或视频,方便学徒们反复揣摩研究各项技艺、超难技术。学徒通过这种培养模式,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一步步成长起来。人才培养周期从郝春雨那代的“三年出徒”,到李岩这代技师“一年半”出徒,缩短到如今的3~5个月就可以干最基础的产品。

    现在李岩也在“郝春雨大师工作室”负责人才培养,她的徒弟中除了“90后”,已经有两个“00后”了,“航天的自豪感是一代代传承下去的,希望我也能成为传承的一部分!”李岩说。

    工作30多年,郝春雨自己亲手干的型号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参与制作的“星”“船”有200多个。择一事,终一生。我国航天事业从最初的一穷二白,到如今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航天成果是靠一代代航天人苦干出来的。对于郝春雨、李岩以及更多电子装联中心的技能大师而言,他们早已经习惯了航天城电装厂房整宿灯火通明,并且更愿意带领一代代年轻人继续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精进“指尖上的舞蹈”技术,焊牢中国人每一次的“飞天梦”。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