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1年10月18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5版:家闻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加强家庭文化建设 倡导新型婚育文化

    ■ 李芳英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数据显示,我国人口10年来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年龄构成方面,呈现出少儿与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少儿人口增幅低于老龄人口增幅的特征。这说明我国在人口发展方面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时也面临新挑战。社会上的不婚不育现象非常值得关注。如何让适婚适育人群走进婚姻,愿意生孩子,这是急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走进不婚不育人群,我们发现,不婚不育的原因主要有这几种:

    生存压力大,结婚成本高。现代人在职场中竞争激烈,社会生存压力大。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没有时间恋爱和结婚。同时,随着社会的变化,房子、车子、彩礼、婚礼等支出,使得结婚成本越来越高,导致部分适婚人群被迫放弃婚姻。

    育儿压力大,家庭负担重。生儿育女,不仅涉及生,更涉及养和育。育儿压力大也是人们不敢结婚生子的主要原因之一。育儿压力表现为经济压力、时间和照料压力。这使得部分人群对结婚生子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

    女性难以平衡职场和家庭。女性年龄上的最佳生育期,同时也是职场发展的黄金期。一旦进入婚育阶段,女性往往在职场和家庭之间难以平衡。加上社会上某些用人单位对婚育女性有一定的偏见和歧视,导致女性在就业市场处于不利地位。因而部分女性为了事业发展选择不结婚,或者结婚后不生孩子,成为丁克家庭。

    要让适婚适育的人敢婚敢育,就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化解婚育路上的困难和障碍。具体可以从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入手——

    制度建设

    解决人们在婚育问题上的困难,需要提供一定的制度保障,例如,出台更多的家庭友好型、生育友好型政策,为实施三孩生育提供配套支持。针对生育方面,完善生育休假和生育保险制度,发展普惠型托幼服务,减轻家庭的育儿负担。针对孩子的教育方面,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和辅导压力,国家可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以及家长的课业辅导负担。从生育、养育和教育三个方面给家庭减压,减少育儿成本和照料压力。

    另外,针对女性在婚育后的现实处境,须充分保障女性就业的合法权益,让女性真正能够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找到平衡点,不因婚育而影响个人发展,不因婚育而受到用人单位区别对待。从制度入手,可以缓解人们婚育中面临的部分压力。

    文化建设

    观念和文化是行动的先导,要解决不婚不育的问题,还需要从文化建设入手,加强新型婚育文化和家庭文化建设,倡导新型婚育文化,弘扬先进家庭文化。

    首先,要针对社会不良风气进行改革。建设新型婚育文化和家庭文化,需破除诸如天价彩礼、铺张浪费、攀比之风、低俗婚闹等婚嫁陋习,倡导新型婚育观念,移风易俗,进行婚俗改革,提倡婚事雅办、喜事新办。

    其次,宣传新型婚育文化。在破除婚育文化中的陈规陋习之后树立婚育新风,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新型婚育文化的宣传,开展相关活动,让婚育新风走进千家万户。逐渐转变人们的婚育观念,改变婚姻家庭领域中与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文化要素。我国部分地方已经设立了婚俗改革实验区,其经验总结后可以向全国推广。

    第三,重视对婚育人群的引导和教育。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呈现多元化的状态,婚育观念和行为也如此。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成了个人的自由选择。这就需要加强对适婚人群的引导和教育,通过家庭生活教育和社会倡导,让人们重视婚育,认识到婚育不仅仅是个人私事,也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大事,婚育本身就是实现个人社会价值,为社会做贡献。引导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婚恋观和家庭观,提升婚育意愿。

    第四,倡导优生优育和共同养育。新型婚育文化包含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提倡适龄婚育,并重视生殖健康。婚育人群需在孕前做好身心调节和孕前检查,做到优生优育。生育孩子后,夫妻共担育儿责任,共同抚育孩子健康成长。在性别平等的基础上,男性参与家务劳动和育儿工作也是新型婚育文化的一部分,这不仅可以促进夫妻情感和家庭和谐,也可以使女性从“密集母职”中得到部分解放。

    第五,提供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针对人们在婚姻家庭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生养和教育孩子的困惑和压力,社会需要提供相关的辅导服务,帮助人们解决婚育过程中的问题,缓解婚育压力。通过婚姻家庭辅导,提升家庭发展和家庭建设能力。

    第六,加强家庭文化建设。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和万事兴,家庭和谐则社会安宁。我国有着优良的传统文化和家庭美德,如孝老爱亲、相敬如宾、兄友弟恭、忠厚传家等。在新时期,我们更需要在全社会形成“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良好氛围,弘扬先进家庭文化,促进家庭和谐和社会进步。良好的家庭文化建设对人们的婚育行为有着正向激励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家庭和谐与幸福,还可以助力人口健康均衡发展。

    总之,制度建设给婚育之路提供政策保障,文化建设对婚育行为给予价值引领。

    (作者系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教师)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