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1年10月26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4版:视点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试点3年,43.6万名3至6岁幼儿学会了普通话

“学前学普”点亮大小凉山彝族幼儿的梦想

    ▲凉山昭觉火普村幼教点,辅导员带着孩子们唱儿歌。 任然/摄

    ▲“学普”幼儿罗秀丽在课堂上大声跟唱儿歌。陈美圻/摄

    ● 2018年5月,原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在凉山彝族启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委托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组织实施。3年来,43.6万名大小凉山地区3至6岁彝族幼儿学会了普通话。行动不仅让“学普”儿童普通话水平显著提升,还让民族地区的师资水平、教育质量得到提升,让“学普”儿童初步养成了好习惯,推动了彝区移风易俗,并增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任然

    彝族人罗古约布认为,普通话和好日子直接相关,“我自己的经历就是证明。”他说。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一条热闹的小街上,罗古约布是“中国移动”小营业点的负责人。“我原来和他们一样,卖小商品。”罗古约布说:“因为在外打工,学好了普通话,所以我被邀请负责这里,收入稳定,也比原来多。”

    但让罗古约布最高兴的是,他4岁小女儿罗秀丽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我的普通话说得不标准,她常常纠正我。”罗古约布提起罗秀丽,眼睛里都流露着笑意,他相信“她以后肯定过得更好”。

    2018年5月,原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在凉山彝族启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以下简称行动),委托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组织实施。3年来,包括罗秀丽在内的43.6万名大小凉山地区3至6岁彝族幼儿学会了普通话。

    认为“学好普通话很重要”,罗古约布不是个例。今年6月,出炉的教育部语言文字研究所对行动的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显示,评估抽查的6万余名试点惠及儿童家长一致认为,“学前学普”行动意义重大,应该长久坚持下去。

    “广大学前儿童特别是彝区孩子实现了从‘听不懂、不敢说、不会说’向‘听懂、会说、敢说、会用’的根本性转变。”近日在西昌市召开的“学前学普”行动总结评估座谈会上,凉山州主要负责人说。

    座谈会上,促进会、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工作人员在总结中,一致认为,行动不仅让“学普”儿童普通话水平显著提升,还让民族地区的师资水平、教育质量得到提升,让“学普”儿童初步养成了好习惯,推动了彝区移风易俗,并增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点亮

    当来访者夸赞罗秀丽的普通话说得“标准又清楚”时,牵着她小手的三岔河镇幼儿园莫色萨朵老师最高兴。工作两年多的莫色萨朵,已教会80余名孩子说好了普通话。“以后带的孩子,也能个个教得好。”莫色萨朵说。

    莫色萨朵的自信是在频繁的受训和实践中,慢慢累积而来的。一开始,面对一整班只会说母语,又很羞涩的孩子,她也很不知所措。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曾是全国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当地教育事业发展长期滞后。”促进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少数民族聚居区群众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6年,彝族群众习惯使用彝语交流。2018年全州约50万学前儿童中,49%的孩子听不懂、不会说普通话。“在当地幼教点中,一些村幼儿园教学点辅导员普通话也不达标,严重影响学前儿童普通话使用意识的养成。”

    行动启动后,原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成立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工作协调小组,设置了州级和县(市)“学前学普”办公室(以下简称学普办)。促进会实施中,对接相关部委、地方和社会爱心资源,引入了两家专业机构进行培训、督导的技术保障,不断开展自评测评和第三方跟踪评估,形成了一个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专业机构、第三方等多方支持、实施和参与的“闭环”螺旋式推进。

    在“闭环”中,“破冰”从对辅导员的培训开始。

    “基本上所有的大假小假都在接受培训。”莫色萨朵说,培训内容几乎是“手把手式地教”,不仅直接涉及语言环境等普通话课程,还涉及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并配备了一日流程、周计划、月主题等教案及各类教学资源包。

    三年来,促进会实现大小凉山20个县市区学前儿童的行动全覆盖。委托的两家技术保障单位,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活动514场,培训辅导员159万人次,组织400多名督导员现场督促指导69501人次,研发和发放各类教辅材料236万余套。

    “我用‘唤醒’和‘点亮’来形容培训效果,辅导员的精神风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眼神里充满了美丽自信的光芒。”甘洛县学普办蒋燕回忆起培训前后辅导员的转变时,感慨地说。

    转变

    辅导员的转变,直接牵动了孩子们的成长。

    “罗秀丽刚到幼儿园时,天天哭。”莫色萨朵说,“我们上课时说普通话,单独对她时,就一对一的双语强化,并不断地引导和鼓励。不到一个月,孩子就有了变化。”

    如今,每当有人夸赞罗秀丽时,不到1米高的罗秀丽都会抬头看着对方,大方地说:“谢谢您的夸奖。”

    牵动的变化,不只是会说敢说普通话。

    到了午餐时间,罗秀丽同班50多个孩子,井然有序地分组排队打饭,每个孩子双手接过老师递给的饭碗后,都会响亮地向老师表示感谢:“谢谢老师!”

    “行动以前,当地幼儿在生活上常常有很多‘糗事’。”凉山州越西县学普办杨显君说,比如有的孩子在课间突然在空地上随地大小便,有的小朋友不但不洗碗还把碗藏起来,更别说主动洗手刷牙和打扫教室。“随着行动的实施,老师跟孩子交流沟通基本没有障碍了,上厕所都养成了蹲坑入池的习惯,生活习惯上的变化十分明显。”

    不止如此,孩子们还带动着家长转变。如今,罗秀丽在家,养成了和爸爸说普通话的习惯,也常常教妈妈说普通话,提醒每一个家人“吃东西前要洗手”。

    “对孩子成绩的影响也很大。”罗古约布执着地认为,小儿子正是在小学前赶上了“学前学普”好时候,如今上学才能“考第一名”。

    评估报告的结果,也印证了家长、师生和工作人员的所见所感。报告显示,82.51%被调查者表示,在参加“学普”孩子的带动下,大人们也更加注重个人卫生,逐渐养成勤洗手、勤刷牙的习惯。而进行试点前后对比后发现,试点惠及的小学生语文、数学两科平均成绩均有提高,及格率均有一定提升。

    飞翔

    “罗秀丽前两天跟我说,她再长高一点,就可以帮我们做家务了。”罗古约布惊讶于孩子的懂事,同时他也坚信,小女儿以后比小儿子还要“成绩好”“跑得快、飞得更高”。

    罗古约布仍旧记得自己十七岁出去打工,正是因为听不懂普通话,一切交流都很吃力,他用心学会普通话后,才学习到了更多技能,有了自己的本领。如今,他敏锐地抓住家乡的发展机遇,回乡务工,为家乡发展做贡献。

    莫色萨朵也清晰地记得,自己在巴中上学时,裤子上的扣子掉了,因不知如何向裁缝店老板表达,只能窘迫地把裤子带回宿舍。她最后在同学的帮助下,反复练习,考取了普通话中等级别证书。如今,学会了更多学前教育知识和方法的莫色萨朵,认为自己有了更高的职业使命,她也有自信将来的职业前途会是“一片大好”。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来说,普通话架起了一座连通大山内外的桥梁,更像一双隐形的翅膀,能带着孩子们飞翔,成为推动家乡振兴飞跃的未来力量。

    “同文同语,共学共进。”促进会副会长李守山在座谈会上总结时说:“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少数民族群众主动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同时,李守山表示,“学前学普”行动将持续开展,并将逐步向四川大小凉山地区小学阶段延伸,将适时拓展到其他民族地区,让更多少数民族幼儿尽早受益。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