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1年11月11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2版:时讯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高颜值、高科技、人性化的“冰丝带”

——女报记者探秘国家速滑馆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耿兴敏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陶寅生 杨蔚然

    11月4日,距离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还有92天,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冰丝带”将承担速度滑冰比赛并在此将、诞生14块金牌。

    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城区场馆建设处处长黄晖介绍,国家速滑馆无论是从建造技术,还是建设速度,均体现了我国当前建筑行业的最高水平。其主场馆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高度33米,能容纳约12000名观众,外形上,国家速滑馆由22条晶莹美丽的“丝带”状曲面玻璃幕墙环绕,因此,又被称为“冰丝带”。与雄浑的钢结构“鸟巢”、灵动的膜结构“水立方”相得益彰, 共同组成北京这座世界首个“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建筑群。

    二氧化碳制冰系统助力绿色办赛

    国家速滑馆将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的冬奥速度滑冰场馆,真正做到了绿色办赛、节能办赛。国家速滑馆公司制冰系统设计负责人马进介绍,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是最环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同时,二氧化碳系统制冷过程中产生大量高品质余热通过冷热联供一体化设计可进行回收利用,用于场馆的热水、浇冰、除湿等场景,相比较传统冰场可以有20%以上的能效提升,一年可节省约200万度电。值得一提的是,二氧化碳制冰可以实现冰表面温差不超过0.5℃,冰面硬度更均匀,为运动员创造好的成绩提供了有利条件。

    “智慧大脑”为场馆可持续利用提供“北京方案”

    国家速滑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智慧化场馆,具有智能化的运动管理系统、观众观赛管理和场馆管理系统,就像给场馆配备了一颗“大脑”。在“智慧大脑”的控制下,国家速滑馆冰面可被划分成类似于一个温度不同的“九宫格”。根据不同项目分区域、分标准进行制冰,可同时开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等所有群众性冰上运动。据国家速滑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久林介绍,冬奥会结束后,国家速滑馆将逐步打开大门向社会开放,可持续利用25年,为群众健身提供场地设施。通过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等多种经营业态,在长期可持续发展中,努力建成以冰雪运动为核心,全面促进全民健身、体育消费的新型城市文体综合体,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冬季美好生活向往的新坐标,为奥运场馆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北京方案”。

    运动员活动区提供全面的赛时服务

    在国家速滑馆东南侧区域,规划了专门的运动员活动准备区。14间运动员更衣室、近千平方米的运动员热身区和约700平方米的力量房为运动员提供全面的服务保障。记者注意到,在运动员力量房内,有序摆放着丰富多样的健身器材。在热身区内,建设了一条总长为138.3米,宽为6.2米蓝色的塑胶跑道,专门为选手赛前热身而准备。更衣室内按照运动员赛前赛后使用习惯,摆放了更衣柜、条凳,并配备卫生间、洗澡间等。赛时还将会在活动区入口进行体温检测,在房间内配备相关洗护用品和防疫物资,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2021年4月,“冰丝带”首次制冰之后,迎来了国内测试活动,实现了测试场地硬件设施、竞赛组织保障、场馆运行机制、指挥体系运行和疫情防控工作等方面的测试目标。

    时隔半年,10月份的“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在“冰丝带”开赛。这也是第一次有国外选手在“冰丝带”参加比赛。国家速滑馆在场馆运行、竞赛组织等各个业务领域都按照奥运会赛时标准进行保障。国际滑联的技术代表和国际技术官员亲临现场观赛,比赛的整体氛围更贴近于正赛。各方对“冰丝带”和防疫组织工作赞不绝口,运动员普遍对冰面质量和场馆设施表示满意和肯定,并有四名运动员五次创造个人最好成绩。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