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1年11月11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1版:要闻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关口前移”让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更具前瞻性

    □ 王恒

    青少年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日前,教育部对全国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答复,其中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

    青少年抑郁症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为困扰不少家庭的难题,其表现往往比成年人更具有隐蔽性,孩子不经意间的行为变化和情绪起伏,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够被家长和学校准确感知。青少年受人际交往、情感困扰、学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的负面情绪,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和缓解,长期积累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将是每个家庭的不能承受之重。

    此次教育部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筑起一道有力的“防火墙”,也为青少年抑郁症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制度层面的预警,更弥补了家长和学校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性不足。

    然而,要解开孩子们的“心结”,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摆脱抑郁症的困扰,除了体检筛查的“硬”方法,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软”措施。家长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家庭关系,在为孩子提供物质需要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倾听他们内心的苦闷,在换位思考的过程中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指引。学校要通过活动引导,加强青少年思想和感情上的沟通,进行定期心理健康教育。社会需要给青少年创造“减压”环境、减少焦虑贩卖、营造良好社会风气。

    将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特别强调,要树立家长是家庭教育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并强调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这些举措也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带来更多福音。相信在制度保障的护航下、在家校社育人的推动作用下,青少年的内心将得到更多的成长和滋养。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