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1年12月24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2版:时讯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山西临汾多措并举办实事

巩固脱贫成果防止因灾返贫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姜军旗

    10月初,山西遭遇大范围持续强降雨,多地遭遇有记录以来最强连续强降雨过程,上百万人受灾,倒塌房屋近两万间。地处晋西南的临汾市处于此轮降雨的中心地带,该市受灾脱贫户达3.7万户、11.3万人,占全部脱贫人数的四成。

    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临汾采访时了解到,受灾县区的灾后重建正在有序推进中,春节前受灾群众将全部搬进新建住房。此外,针对受灾群众的保险理赔、小额信贷等救助措施也已逐步落实。

    政策帮扶不让一户因灾返贫

    “受洪灾影响,今年的产量减少了一半。不过加上保险和救灾资金,应该刚刚够本。” 李军军是临汾隰县龙泉镇上留村村民,女儿身患残疾,妻子在家照顾女儿。家里52亩玉米和高粱在洪灾中都淹。在政府的帮助下,李军军到县城一家餐馆帮厨。“每月能有3000元的收入,有的时候还做做果树工。”

    隰县是此次洪灾中受灾比较严重的县区之一。“全县因灾新纳入监测对象31户,其中18户住房受损。”隰县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山西的标准,一般农户重建补助4万元,脱贫和监测户补贴6.6万元。临汾市乡村振兴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当地争取到专项资金1.8亿元,动员社会力量捐款2亿元,为灾后重建提供了资金支撑。“通过明确时间表、责任人,积极组织建设力量,千方百计保工期、保材料、保质量、保安全,确保按时间节点、质量标准、工作要求完成任务,确保春节前让受灾群众全部搬进安全舒适的暖心房。”

    12月9日,在同样受灾严重的临汾市安泽县,因灾受损农房修缮重建整体入住仪式在马壁镇马壁村举行。全县123户重建户全部迁入新居。此次洪灾中,安泽全县境内7个镇不同程度受灾。经专业公司鉴定,安泽县需修缮重建的190户,其中123户需重建,67户需修缮加固。为克服洪涝灾害影响,防止因灾返贫,县里及时对66户155人纳入监测对象,因户施策,精准帮扶。

    (上接1版)

    香梨产业助力稳定脱贫

    隰县原地处吕梁山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成了梨果优质产区。

    “玉露香梨水分大、甜度高、无公害。” 果农马海棠是阳头升乡居子村妇联主席,为了帮助村里妇女闲散劳动力,她积极动员贫困户投身梨果产业。“县里针对贫困户发展玉露香梨小额信贷实行果园实体担保,对发展香梨的贫困户免费提供秸秆还田服务,优惠提供苗木、地膜等物资,省农科院的专家还经常实地开展技术培训。”

    资金有了,技术有了,没有市场怎么办?隰县通过成立电商培训基地,组建了农村电商服务站,实现了农村快递全覆盖,让玉露香梨的互联网营销驶入了“快车道”。

    从2016年开始,隰县政府将农村妇女组织起来开办直播培训。如今,农村妇女成了网络直播的主力军,玉露香梨开始走向世界,出口到美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地。

    “全县80%的耕地种植果树,80%的农民从事果业生产,80%的农业收入源于果业,80%的贫困人口依托梨果产业实现稳定脱贫。” 隰县县委书记李亚丽说。

    技能培训让她们增收致富

    “一个月最少能挣8000多元,这么大岁数了还能出来打工,以前俺可不敢想!” 57岁的卜永萍来自隰县龙泉镇窑上村,以前只是围着锅台转的她,现在已成为省城太原的一名“金牌月嫂”。如今像卜永萍一样,在外出务工的“隰州月嫂”超过1000人。

    隰县城市社区“七色支部”大党委“金色创业”服务队负责人、县妇联兼职副主席王秀秀见证了“隰州月嫂”培训的全过程。“最初一期只有6个人,现在期期爆满。不少家庭妇女从当初的不愿学到争着学。”

    随着当地妇联和人社部门与外地家政服务公司的成功对接,“隰州月嫂”已经成为这个吕梁山小县劳务输出的“金字招牌”。越来越多农村妇女通过家政技能培训,从乡村走进城市,踏上致富新路。

    12月18日,襄汾县赵康镇赵康村60岁的张麦香和其他30多名姐妹一起拿到了县人社局颁发的手工编织技能证。

    张麦香所在的赵康红红传统手工专业合作社,是当地有名的“妇字号”企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云芳告诉记者,在各级妇联的大力扶持下,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从刚开始固定的4人发展到现在的60人,培训妇女2000多人,产品远销加拿大。如今,太平绣球已成为当地非遗扶贫的文化品牌,年产值近百万元。

    如今在山西临汾,各级妇联组织依托致富能手,开展技能培训带动妇女增收,辖区内每个县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巧手”手工品牌,在壮大“妇字号”企业的同时,也让广大妇女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进一步激发了她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