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1年12月28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2版:时讯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陕西渭南妇女姐妹携手开创巾帼创业致富新局面

“五朵金花”奏响乡村振兴幸福曲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党柏峰

    渭水泱泱,秦岭苍苍。秦岭北麓的东秦大地,于灵山秀水中孕育着一群勤劳的“黄河女儿”。和毛主席、周总理亲切接见过的务棉能手张秋香一样,秉性淳朴善良的她们从不向命运低头,党的十八大以来,她们在当地政府和妇联组织的引领下,不断创新发展,带领乡亲们一同脱贫致富。

    承继着张秋香永不凋谢的“银花”精神,渭南大地上再次走来“五朵金花”,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巾帼力量。

    “巧娘草编”陈春苗带领妇女编出好日子

    大雪节气刚过,在位于临渭区桥南镇一安置小区内的巧娘草编手工艺专业合作社操作车间,几位农家妇女正娴熟地“掐辫子”。

    “掐辫子”是当地普及的一种传统手工艺——草编的基础,有着上百年的历史,主要是利用麦秆、玉米皮等天然材料,手工编成辫子的形状,进而加工成草帽、草圈、收纳筐等生产生活用品。

    “我们这里塬高沟深、交通不便,‘巧娘草编’最大的优势就是让农村妇女实现‘无风险、零成本’在家就业,合作社订单派活,统一收售,现在基本达到‘村村是工厂,户户是车间,家家有巧娘’。”

    理事长陈春苗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之所以成立这个合作社,最初就是想如果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大家都可以在家门口挣钱了。”

    桥南镇烟村大寺组的程大嫂,家庭发生变故后,她和儿子相依为命,生活非常拮据。陈春苗得知情况后,亲自上门为她传授草编技艺,并与她签订了长期收购合同,现在,程大嫂已成为合作社的骨干老师之一,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

    如今,“巧娘草编”专业合作社以“支部牵头、企业承办、贫困户参与、保底分红”的方式,已先后解决了300余户贫困户2000余人的就业问题,让群众依托手工技术,在家门口实现脱贫致富。

    “电商达人”王贞养让农产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搞建材、卖肥料、做农产品电商销售,创业致富路上,50岁出头的王贞养似乎每一步都踩在了点子上。

    高中毕业的王贞养教过书,跟着亲戚做过小生意。直到2000年,头脑灵活的她在当地开始做起了五金建材生意,并“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8年,手里有了资金的王贞养又在街道开办了第一家农资连锁店,“一年下来能赚几十万元”。

    2014年,看到周边经常有人在网上购物的王贞养想着如何利用网络把家乡的农特产销售出去。

    经过一两年的学习摸索,2016年,王贞养注册成立了“陕西恒然四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及“塬上原”农产品商标。

    自此,产自秦岭北麓的土鸡蛋、猕猴桃、花椒、核桃、蜂蜜、柿子醋、草编等几十种绿色农产品,经过统一包装后开始销往全国各地,2017年销售额达310余万元。

    为了更好地发展电商,王贞养先后与区农广校携手,免费培训116名职业农民并颁发职业农民证书。免费对全区14镇两个办事处进行电商培训,惠及900余人。采取“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技术托管形式,为桥南镇秦阳村67户贫困户托管核桃、花椒330亩,提供农药供应、技术托管、产品回销全链条“一条龙”服务和“零风险”收益。为魏娜娜、王条条、秦倩等8名贫困户和留守妇女安排工作,平均每人每月增收2300元……

    近年来通过“党支部+”的方式从当地的产业园区、合作社、贫困户处收购各种农副产品,进行线上线下统一运行销售,形成“实体线下+团购+电商线上+政府+企业+农户”的扶贫爱心销售矩阵模式,有效为贫困户解决销售“最后一公里”问题,销售额达4000余万元。

    “核桃女王”张喜芹:小核桃成为群众致富“硬通货”

    在位于桥南镇南边的谦顺公司大院见到张喜芹的时候,忙着研发新品的她已经十多天没有出过门了。

    说起创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张喜芹满是感慨。

    20年前,从商洛市山阳县远嫁到桥南村的张喜芹发现,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阻塞,许多天然的中药材大量堆积,无人问津。

    于是,瞅准商机的张喜芹开始收购药材。为了最大限度地将南塬山区的中药材销售出去,让当地农民多一份收入,她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的药材市场,最终打开了销路,每年销售当地药材达600吨左右,给群众带来经济效益上千万元。

    2013年,当地政府在南塬地区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但是大量的核桃都是以初级产品的形式出售,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率低下。

    眼光独到的张喜芹不顾家人、朋友的反对,毅然决然的将做药材积蓄的100多万元投入核桃加工厂的建设,但第一年就赔了20多万元。

    “只要坚持下去,打开市场,就一定能让乡亲们通过核桃脱贫致富。” 倔强的张喜芹从未想过放弃。她一方面主动和贫困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提供就业岗位,一方面投资500万元更新了深加工设备,随着奶香、五香等多种秘制烤核桃的上市,公司逐渐转亏为盈。

    如今,“谦顺”旗下生产出枣夹核桃仁、椒盐核桃、奶香核桃、核桃油等系列产品,已经迈出了南塬核桃品牌走出大山、实现了品牌化经营的第一步。

    “留守妈妈”张芳玲:给孩子们打造温暖的家

    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整理床铺、打扫环境卫生、洗衣做饭、辅导作业、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十几年来,这已经成为张芳玲每天的必修课。

    做村里第一波外出打工的人,她先是将姐妹们带出山区打工挣钱,当看到家乡的留守儿童面临的各种问题时,她又呼吁姐妹们回家管孩子。

    2005年,她毅然辞掉了外边的工作,回到家乡,用自己多年打工攒下的积蓄,租房创办了桥南镇留守儿童之家。

    十余年来,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张芳玲不仅将自家十亩地里的粮食,全部用来补贴留守儿童之家,并借贷20余万元修缮学舍,给孩子们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进行心理抚慰与疏导。至今已累计有4000多名留守儿童在这里完成小学(初中)学业,其中近50名留守儿童已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留守儿童之家在得到了政府和社会认可的同时,张芳玲也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留守妈妈”。

    “2010年,学校遭遇火灾后,我从166斤一下子瘦到90斤,躺在床上几天吃不下去饭!”谈到办学的初心和夙愿,张芳玲坦言,其实最难的时候自己也想过放弃,但是多亏各级妇联组织的支持,也多亏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注,才让她坚持了下来,作为老师,她只想让更多的留守儿童从这里出发,更好融入社会。

    “草帽姐”张静:一顶草帽也能创出“高大上”

    和陈春苗一样,“草帽姐”张静也有着合作社带头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草编传承人的双重身份。

    但不一样的是,2013年之前,她却是一名在乡镇农业、计生战线上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基层妇女干部。

    “我们这儿家家有用草编补贴家用的习惯,但都是各家各户单干,缺乏组织,也没有规模。行情好的时候一把辫子也只能卖三块钱。既辛苦,又赚不到钱。”于是,临近退休的张静便萌发了带领农户做草编的念头。

    当她满怀欣喜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却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

    “我当时就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不管谁劝阻,都要把合作社办起来!”

    2014年,张静成立了当地首家编织合作社——百富草编合作社,成立之初,周围有很多质疑声。有人愿意花钱买吗?草做的东西能卖多少钱?面对这些,张静清楚,只有把草编产品卖出好价钱,才会消除大家的疑虑。

    为了鼓励初学的村民,她自掏腰包回收了所有的草编,这一举动打动了很多人。

    “你们看,这边是草帽墙,第一代产品市场上都能见到,第二代产品简单加了些黑边,第三代产品用线编做顶,增加透气性,第四代用纱装饰后很时尚,第五代是一侧收编的大檐帽,刚编好就被抢完了!”

    “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个‘乞丐帽’,在一次展览会上有个老外花100元买走了,更想不到的是帮我做销售的年轻人说,类似的帽子在网上能卖到300元。”

    隆冬时节,寒意料峭。“五朵金花”的故事恰如一个个炽热的火炉,温暖着人们的心房。“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下个春天,正如李白诗下的《陌上桑》一样,她们依旧会闪亮在乡村振兴的乡野之上,尽吐芬芳。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