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2年01月04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3版:女界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瑶族村朱小红一家:

红军留下“半条被子”,共产党送来“幸福日子”

    朱小红(左一)一家。 陈炜/摄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顶风雪、冒酷暑、踏泥泞,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民生冷暖、情牵万家灯火,每逢考察调研,总是风尘仆仆,深入基层,走进一户户普通群众家里“拉家常”“看真贫”,彰显大党大国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诠释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价值追求。为生动展示总书记的家国情怀和人民情愫,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喜讯捎给总书记——回访习近平看望慰问过的家庭·续篇2022》,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再次启程,实地回访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慰问过的家庭,展现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党和人民同甘共苦、接续奋斗的动人故事。

    走亲戚档案

    2020年9月16日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瑶族村朱小红家庭

    喜讯捎给总书记

    如今,我们沙洲人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沙洲的游客每天都很多,村里的店从几家增加到了几十家,我家的土菜馆生意每天都很火爆,年收入提高到了将近30万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要感恩,感恩过去三位女红军给了奶奶“半条被子”,感恩现在共产党给了我们幸福日子。最后,我们全家由衷地希望和欢迎您再到沙洲来,看看乡村振兴下沙洲的新变化,看看大家过的新生活。

    朱小红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赵梓涵

    □ 邵伟

    横亘在湘赣交界处的罗霄山脉巍峨耸立,百转千回的滁水河川流不息。

    日暮时分,老人总爱拿着小板凳坐在村口木桥遥望远方,千重万叠的远山见证着沉默无言的守望。

    “大姐,等革命胜利我们会回来看你的。”

    年复一年,沙洲的青山依旧青翠,环绕的滁水依旧潺潺。

    老人虽然没有等来三位女红军的消息,但半个多世纪的守望,却留下了一段动人心扉的故事——

    1934年11月,红军长征经过湖南省汝城县沙洲瑶族村,三位女红军借宿村民徐解秀家中,临行时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留给了穷苦的她,也留下了绵绵不绝的情义。

    2016年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一时间温暖了全中国。

    从当年接过红军“半条被子”,到如今整村脱贫过上“幸福日子”,这个地处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区的村庄巨变,映照出共产党始终不变的初心。

    2019年在湖南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徐解秀的孙子朱小红家中看望,看到已经脱贫的朱小红一家和乡亲们,动情地说:“‘半条被子’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今天,我们更要坚定道路自信,兑现党的誓言和诺言,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肉相连、命运与共,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历史如镜,映照初心。

    总书记的殷殷关怀谆谆嘱托,化为这个红色家庭和当地党员干部群众振兴致富的强大动力。

    总书记至诚至深的爱民情怀,更是深深印刻在朱小红一家的心里以及这个湘南小村的每个角落。

    嘱 托

    初冬的天刚微亮,84岁的朱中雄老人便起了床,拄着拐杖早早来到祖宅。

    这是一栋湘南古民居,历经岁月侵蚀的外墙诉说着过往的历史。

    扫扫灰尘蛛网、整理整理摆设,拂去母亲徐解秀和女红军睡过那张木床的浮尘……8点钟,老人准时拉开厚重的木门,迎接从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

    “当年,就在这张小床上,三位女红军和我母亲合盖一床行军被、一块烂棉絮和一件破蓑衣……”

    年事已高的朱中雄如今和儿子朱小红住在一起,并不住在祖宅,但他依然坚持每天回到这里,义务给游人讲解母亲和三位女红军“半条被子”的往事。

    在他看来,祖宅是“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它见证了共产党和百姓心连心的血肉之情,作为后人要守护好它。

    “这也是总书记的嘱托,总书记说,希望我们一家在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端坐在长凳上,朱中雄的思绪再一次回到2020年9月16日的那个傍晚。

    老人清晰地记得那一天,一场清雨过后,天空如洗,两道彩虹挂在沙洲的天空上,村前那条滁水河从来没有那样欢腾过。

    那天,总书记一走进朱小红家,最先来到的就是朱中雄的卧室。

    “总书记坐在我的右手边,看到床上的被子铺得平平整整,关切地问我被子暖不暖。我赶忙回答‘被子很暖和很舒服,现在我家的被子多得盖不完’。”总书记的温暖关怀,在朱中雄老人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老人家多大了,身体还好吧,您的背有点儿驼……”总书记接着亲切地问。

    年轻时搞集体出工,朱中雄不惜力气,一担挑起200多斤,长年累月的劳作背压弯了。让他没想到的是,“总书记特别心细,看到我驼背,就跟我说,老人家年轻时辛苦了,背都压弯了!”每次说到这,朱中雄都觉得有股暖流涌动在心。

    朱中雄的卧室里,放着一张上世纪八十年代拍摄的徐解秀一家人的合照,朱中雄说,总书记详细地端详着全家福,用手指着一一询问照片中的每一个人。

    随后,在厨房察看时,“总书记指着灶台微笑着说,‘那个是农村的柴火灶,煮出来的菜特别好’。” 朱中雄说,真没想到,总书记就像自家的亲戚那样亲切。

    “屋里前前后后总书记都一一不漏地仔细察看后,才坐下同我们一家人围在客厅的大圆桌前促膝拉着家常、算着收入账。收入有多少?生意怎么样?点点滴滴,问得特别仔细。”总书记真挚的关怀,汇成一股暖流,温暖着一家人的心。

    当听到朱中雄的儿子朱小红说,这些年他和妻子参加了村里组织的培训,凭着一技之长实现了脱贫,又依托景区办起了民宿后,总书记点了点头,动情地说:“你们家的变化也说明一个道理,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民服务,承诺了就要兑现。让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走上小康幸福路,我们说到做到,一定会坚定不移走下去,践行党的誓言和诺言。”

    最让全家人没想到的是,临出门前,总书记发现门口桌上有一份不起眼的菜单,拿起来一行又一行,仔细地看了很久,“这个菜单好啊,名副其实、物美价廉,明年是建党一百年,你们的沙洲会越来越红火。”

    在朱中雄一家心里,这小小的细节就能看出,百姓的一粥一饭、安危冷暖始终牵动着总书记的心。

    “总书记是真的关心我们老百姓啊!我们更不能辜负总书记的嘱托,要把红色故事讲好。”朱中雄老人说,这既是总书记的嘱托,也是母亲的愿望。

    自懂事起,朱中雄就常见母亲去村头张望,他知道,母亲是在等3位女红军回来。

    1991年1月,徐解秀老人病逝。“虽然守望了一生,我母亲也没能再找到那3位女红军,但共产党一直就在咱们老百姓身边,从没离开过。”

    朱中雄说,从记事起母亲就嘱咐子女一定要跟着共产党走,共产党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时隔多年,这句质朴的教诲言犹在耳。

    所以,朱中雄经常告诫子孙“不能忘本,更不能忘记是共产党带来的好日子”。

    如今,已过耄耋之年,朱中雄依然耳聪目明,每天除了给游客讲讲“半条被子”的故事外,还喜欢写写字,晒晒太阳,到村里的广场散散步。

    老人说,过些天老屋冷了,就在长桌下放上个火盆,到时,围着火盆讲着故事更暖心。

    “只要我还能走动一天,就要牢记着总书记的话,把‘半条被子’的故事一直讲下去。”

    承 诺

    “叮、叮、叮……”朱小红家的早晨,是被订餐的微信声唤醒的。

    崭新的青砖黛瓦三层小楼,“沙洲土菜馆”的招牌格外醒目,外墙上,放大的总书记与朱小红全家围坐在一起的照片诉说着当时的温暖。

    简单的洗漱过后,在这座既是住宅又是餐馆的民居里,朱小红和妻子朱陆英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条件改善了,这个54岁的中年汉子仍不敢懈怠。

    “这周末7桌是吧?好嘞……”又一次接完一位客户的订餐电话后,朱小红这才稍稍喘了口气。

    临近中午,这个土菜馆一下子喧闹起来,楼上楼下挤满了4大桌客人。

    老板朱小红亲自下厨,排骨炖莲藕,冬笋炒腊肉,自家种的水果……不一会儿老板娘就端上了桌。

    “自从总书记到咱家后,我们土菜馆的生意更好了,大家都是为了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总书记提到‘半条被子’的故事。”作为徐解秀老人的孙子,朱小红话语间充满对总书记和共产党的感激之情。

    土菜馆除了朱陆英负责打理外,还雇请了几位村民来帮忙。生意最好的一天,接待了400多人吃饭,仅中午一餐饭的毛收入就有9800元。

    2020年年底一算账,把朱小红吓了一跳,“全家收入达到15万元!”

    去年,虽有疫情影响,但朱小红还是掰着手指算了算,自信地定了个“小目标”:超过30万元是没问题的。

    时间若回溯至8年前,这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地处湘南边陲,当年的沙洲村属于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户占全村人口的1/3。

    山很高,路很远,日子很苦。

    过去,朱小红一家种了10多亩地,但一年下来也只能剩下不到6000元。父亲驼背加上年纪大干不了体力活,母亲长期瘫痪在床,两个孩子还在上学,生活拮据的一家人,2014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那时全家下苦力干农活,一年的收入还不如现在一个月挣得多。”时隔多年回忆起往事,摸摸头发,朱小红露出一丝时过境迁的笑容。

    这苦日子,啥时候才是个头啊?那时的朱小红常常一个人望着层层叠叠的大山,发愁找不到脱贫的门路。

    “过去红军送来了‘半条被子’,现在共产党送来了致富的路子。”

    80多年沧海桑田,在脱贫攻坚的新长征路上,朱小红一家,再次感受到了共产党和老百姓之间血脉相通的情谊。

    在“精准扶贫”政策帮扶下,朱小红享受到农业奖补、教育补贴、医保社保代缴、集体收入分红等政策扶持,2015年就脱了贫。

    彻底改变命运是在2016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总书记深情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后,沙洲村成了人们向往的红色村庄。

    汝城县充分挖掘红色历史文化内涵,启动了以“半条被子”故事为主题,以沙洲村为核心的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红色旅游。

    朱小红敏锐地嗅到了商机,决定开办农家乐。

    恰时,汝城县妇联、县人社局等部门联合村支两委以及驻村帮扶队及时送来了技能培训,朱小红夫妇第一时间报名,接受了厨师培训。

    看“半条被子”,品“房东”手艺。2017年10月1日,朱小红在沙洲村开起了第一家土菜馆,前来红色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也让土菜馆生意越来越红火。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来到沙洲“做客”,殷殷关怀、切切希望让整个红色村庄倍感振奋,包括朱小红一家在内的沙洲村乡亲们欢呼雀跃之余,更是把“听党话跟党走,幸福生活在前头”的奋斗信心印在了心坎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欠发达问题和不断出现的新的贫困问题,要全部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来解决;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科技素质提升,要靠有现代化素质的农民,人才留不住是不行的;

    ……

    从沙洲离开的第二天,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沙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上作出一系列的重要指示,成为沙洲人民群众与党员干部心手相牵、苦干实干、砥砺前行的“指明灯”。

    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赓续“半条被子”的温暖精神,乘着精准扶贫的春风,沙洲村支两委甩开膀子加油干,蹚出了一条以红色旅游引领产业发展的致富之路。

    总书记视察时的殷殷关怀,如今已生根发芽、结出果实——

    2020年,全村累计接待游客120万人次;

    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4800元提升到15000元;

    仅靠扶贫农庄、光伏发电项目及红色旅游,村集体账户每年就有40多万元的进账;

    ……

    数据无言,诉说着山乡巨变;时间为证,见证着脱贫之路。

    “我们党坚持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坚持不懈的实际行动。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下来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让老百姓生活更加富裕、更加幸福。”

    总书记离开沙洲前留给乡亲们的这句承诺更是让朱小红刻骨铭心——

    “过去,是3位女红军让奶奶明白了什么是红军、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一半给老百姓的人;现在,是总书记让我们明白了,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是最牵挂老百姓的人!”

    这也让脱贫致富后的朱小红干劲更足。除了种植水果、经营土菜馆,还多了一个头衔——沙洲村保安队长。

    每月工资2000多元,尽管收入不高,但他满怀热情。他说,干这份工作不是奔着钱去的,就是要守护好沙洲,作为徐解秀的后人,这是责任。

    如今,女儿当上了村里的讲解员,还生了一对龙凤胎;儿子今年大学毕业后打算去参军为保家卫国出份力;妻子过去吃了不少苦,偷偷买了保险给她一份温暖保障;夫妻俩还浪漫了一把补拍了婚纱照……

    土菜馆门前,晒着冬日暖阳,朱小红一边和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唠着火热的日子,一边热情招呼着客人,他说,最想告诉总书记,眼下的生活,就是心中最好的模样。

    传 承

    走进沙洲“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传来讲解员饱含深情的声音——

    “在湖南汝城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

    而展柜中,老红军送来的新棉被、红军筹粮时立下的借据、红军为感谢老乡救治送上的马灯,也在默默诉说着军民间的鱼水情深。

    这里是朱小红的女儿朱文萍工作的地方。就是在这个专题陈列馆里,总书记久久驻足,深情嘱托——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这句嘱托,深深烙印在了徐解秀后人们的心里。

    “总书记来我家时,听说我是景区的讲解员,特别高兴,鼓励我说‘这是一份很好的工作,要继续把红色旅游发展下去’。”回忆起总书记的亲切关怀,31岁的朱文萍仍然会激动得热泪盈眶。

    曾经因为家乡的落后,朱文萍和村里的许多年轻人一样,十几岁便早早去广东打工。

    在外10年,眼镜厂、服装店,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终于也算在大城市落了脚。

    2017年,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沙洲村红色景区决定招聘专职讲解员。

    年迈的爷爷朱中雄坐不住了:“回来吧,把咱们这里的红色故事讲给游客听。”

    父亲朱小红也打电话一遍遍催道:“女儿呀,‘半条被子’的故事我们家要一代代讲下去。”

    当年年底,在深圳打工,每个月能赚4000多元的朱文萍毅然辞职,选择回到了家乡。

    回来那天,因为公路重修时改了位置,朱文萍差点没找到家。

    村里的巨大变化,更让土生土长的她一遍遍惊叹:道路两旁红旗招展,村广场的特产货摊热火朝天,一排排瑶族民居整齐排列……

    一瞬间,回乡发展的决心更加坚定。

    因为普通话标准,朱文萍很快被录用。每月除了1800元的固定工资,还有一些绩效提成,讲解员的收入自然是比不上在大城市打工的。

    但谈起几年前的选择,“一点也不后悔”,朱文萍仍旧笃定。

    “传承红色精神需要我们年轻一代。”这个“90后”年轻人目标明确。

    “半条被子”故事的广泛传播,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最多的时候朱文萍一天要讲解8场,经常讲得“嗓子冒烟”。

    但她仍旧孜孜不倦。

    “每次走进陈列馆,我都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每次讲这个故事,我都会对它有更深入的理解……”这些都更加坚定了朱文萍传承红色精神的信念。

    其实,作为徐解秀老人的后人,从小时候起祖父、父亲便总教育她,“半条被子”故事的背后,是3名女红军宁可自己受苦也不让咱百姓受苦的为民情怀。

    “曾祖母说,要永远记着红军,听共产党的话。”这是她家代代相传的家训。

    在徐解秀老人的后人中,有11名共产党员,其中5人参了军。

    去年,朱文萍生育了一对龙凤胎,暂时离开了讲解员岗位。还在休产假的她,每天都会打开手机浏览新闻,尤其是学习陈列馆公众号的文章。她坦言,要早准备、早返岗,带上讲解话筒,让更多人感受到“半条被子”精神的温暖。

    共产党人自己有一条被子也会剪下半条给老百姓,这绝不是口号,不是作秀,我们就是这么做的。而且这种誓言,我们一直传承下来了。正是这样,老百姓才把共产党看成是自家的党、老百姓的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不断接受教育、接受洗礼,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同14亿中国人民在一起、同9000多万党员在一起,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好,让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开心、更加幸福!

    ……

    总书记在沙洲时的深情寄语和为民情怀直抵民心,温暖着乡亲们的心田。

    沙洲村的百姓对总书记、对党的感情也越来越真挚、深切。

    为了让红色基因绽放在绿水青山间,郴州市、汝城县、文明乡、沙洲村,各级“两委”充分挖掘红色资源——

    “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红军卫生部旧址等红色文旅景点相继建成,越来越多的人在此接受红色洗礼;重走长征路,特殊党课拓展训练项目,让更多人不忘初心缅怀历史;编纂校本教材《走好新的长征路》,向学生讲述长征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半条被子”不仅成为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见证,更是共产党人民至上的精神路标。

    如今,走在沙洲,老幼妇孺,每个人都是“半条被子”故事的代言人,每个人都是红色精神的讲述者。

    作为徐解秀老人的后人,朱文萍感恩之余更深深铭记责任。

    “我要牢牢记住总书记的嘱托,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更多人感悟到‘半条被子’的精神力量,让更多百姓感受到共产党的为民情怀。”

    望着身边一双憨态可掬的儿女,朱文萍目光中透露出的坚定,正是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最美镌刻。

    记者手记

    “半条被子”中的初心

    □ 赵梓涵

    古老的瑶族村落,“半条被子”雕塑静静地屹立在村中央的广场。

    踏着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触摸着历史的记忆,许多的人和事都已被时间慢慢冲淡,唯独“半条被子”的精神不仅没有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反而在光阴荏苒中历久弥新。

    八十几年前,3名女红军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徐解秀。在战争年代,“半条被子”的故事,是军民鱼水情深的缩影。

    八十几年后,徐解秀的后人朱小红一家乘着精准扶贫的春风,脱贫致富过上红火的日子。在新时代,“半条被子”的故事,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2016年10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4年后,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亲自踏访故事发生地,在这里驻足、停留、寄语。不仅是对“半条被子”故事的重温,更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传承。

    拉家常、问冷暖、算账本、谋发展,走进朱小红家,总书记如亲戚般关心百姓的一粥一饭、安危冷暖,背后不仅是大国领袖始终如一人民至上的爱民本色,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最生动诠释。

    “总书记是真的关心我们老百姓啊”“不能忘本,不能忘记是共产党带来的好日子”……这是朱小红一家的肺腑之言,也是一个普通家庭深切感受到了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的赤诚初心后的真挚感恩。

    总书记对人民的关心厚爱、对发展的深切关怀,对传承红色精神的叮咛嘱托,更是为这片红色土地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如今,朱小红一家祖孙三代接续讲述着“半条被子”的故事,切实承担起了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沙洲“两委”赓续着“半条被子”的温暖精神,把总书记殷殷嘱托转化为造福人民的务实举措。

    岁月一天天过去,红军身影虽已远去,但在这个湘南古村落的青山绿水间,“半条被子”的精神、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将被永远延续。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