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2年03月04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6版:创·乡村振兴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确保“三稳”目标实现,靠啥?

——专家解读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亮点

    ▲ 2月21日,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贾寨后村,嘉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驾驶镇压机进行麦田镇压保墒作业,以确保夏粮丰收。                 赵玉国/摄

    ▲ 近年,贵州省岑巩县结合当地工农主导产业,通过“外引内培”等举措,大力建设就业帮扶车间,创造2000余个适合妇女就业的岗位,帮助1000多名农村留守妇女实现了就近就业。

    图为近日岑巩县的一家公司组织新入职的妇女学习生产技能。

    杨俊 杨宝/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史玉根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今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并围绕这三个目标部署了全年的“三农”工作任务。如何深刻领会,并更好地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多位“三农”专家就文件中的重点和亮点进行了解读。

    保面积保产量,三区各有任务

    民以食为先。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指出,往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到粮食安全,都把重点放在粮食主产区,尤其是800个产粮大县,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提法与过去不一样了,明确要求主产区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主销区要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产销平衡区要确保粮食基本自给。“像北京、上海等粮食主销区,也要求保证一定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如,中央要求北京市的粮食播种面积是70万亩。”

    孔祥智说,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可以看出来,种粮不光是农民的义务,同时也是党和政府的责任。”

    让种粮有利可图、抓粮有积极性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确保粮食安全底线,强调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

    “提高种植粮食和油料作物收益,政策支持继续加力。”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教授介绍说,2022年中央支持政策涉及4个方面: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对玉米和大豆生产者给予补贴;对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所有粮食主产省和产粮大县;对产粮大县和产油料大县进行奖励。“以两个保险为例,保费大部分由政府拿,农民只要出少量的钱就能获得保障,将减少由于天灾等原因,给农民生产造成的损失。”多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提及稻谷、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多以“完善”“调整”为要点。继2013年之后,时隔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要提高稻谷、小麦的最低收购价。这对广大种粮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今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要达到1亿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增加种粮收益。孔祥智指出,“按照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一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以后,每亩地能够给农民节本增收500元钱。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人是国家,增加的收入则是农民的。可见中央提出要提高农民的收入,不是一句空头口号,而是落到了实处。”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凤田教授指出,把种植成本降下来,同样也能提高种粮收入,“途径之一就是开展社会化服务。过去,一些农民把自家的地流转出去,自己出去打工;现在,许多地方开始推行耕地托管,地还是在农户手里,但是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全给包下来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可以降低农户的种植成本。”

    提高务农收入,吸引年轻人下乡留乡

    如何有效地可持续地提高农民的收入?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教授认为,重点是提高务农收入水平,增加农民的务农收入。

    “无论农民增收途径有多少条,最根本的还是要看务农能不能给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朱启臻说,“只有务农收入增加了,才有人愿意种地,才有人愿意当农民,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人才愿意回到农村去创业。”

    朱启臻指出,增加务农收入的主要措施是发展乡村产业,特别是发展特色产业,发展融合产业。“特色农业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在产业上的表现,比如,有些作物只能在这个地方生长,其他地方不生长,当地农民种某种作物就可以获得比种其他作物更高的收入;产业融合发展是多要素的融合,在融合发展过程当中,一些过去不值钱的资源变成了优势资源,比如,有的地方利用民宅院落发展乡村旅游,有的地方激活当地的传统产业,乡村振兴了,老百姓的收入也提高了。”

    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实现就近就业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支持大中城市疏解产业向县域延伸,引导产业有序梯度转移。

    为何要大力发展县域产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教授说,从趋势来看,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未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会越来越少,可能100户流转出去的土地,经营主体雇八九个人就足够了。大部分农户需要通过工资性收入来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

    “以往,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大多是农民外出打工获得的,带来了很多负面问题,比如长期跟家人分离,孩子和老人得不到照料,这不是长久之计。县域富民产业发展起来后,可以为农民提供大量的就近就业机会,既获得工资性收入,又不再远离家庭,能够跟家里的老人、孩子生活在一起。”汪三贵说。

    在专家们看来,增加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增加务农者的务农收入,两者并不矛盾,都可以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后者可以吸引更多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前者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今后,在县域就业将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就业方式和主要收入来源。当然,条件比较好的村镇也可以发展加工业、乡村旅游等产业,让农民在家门口获得就业机会和工资性收入。”汪三贵说。

    “英才”和“头雁”,都不可或缺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启动“神农英才”计划,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最重要基础,没有人才,其他都是空谈。”朱启臻指出,“英才”和“头雁”都不可或缺,“应该更多培养本地人才,特别是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体的经营单位,他们不是打工者,而是自己给自己劳动,所以家庭农场的生产成本最低,风险最小,效率最高。因此,应该多发展家庭农场,多培育家庭农场主。”

    朱启臻还指出,在城镇化过程中,许多农民离开农村到城市去务工、定居,“给留在乡村的人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让农村诞生越来越多的家庭农场,随着政府的精准支持和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后,家庭农场的收入会让城里人都羡慕。”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