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2年05月26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6版:美·什刹海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博物馆就是天堂的模样

    疫情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们心中的衡量尺度,岁月静好并非理所当然,对于曾经拥有的现在拥有的未来会有的,除了珍惜就当感恩。下一次抵达心仪的博物馆、美术馆,我一定会分外珍惜,分外感恩——因为这就是在天堂。

    ■ 谢雪梅

    请允许我套用博尔赫斯说的“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在世界博物馆日到来之际默念:博物馆就是天堂的模样,祈愿早日正常开放。

    刚刚过去的世界读书日,我们被疫情所困,无缘于琳琅满目书香袭人的图书展览;而滋养了我数十载的博物馆美术馆,长三角地区以及全国全球一流的场馆一流的展览有多久没有好好地看一看了?上一次去周边博物馆还是什么时候?

    一直庆幸此生能够成为一名文化记者、副刊编辑;还一直庆幸,生活在沪宁线上。这里的“幸”是小确幸的幸,是幸福的幸——我十分看重的,是文化幸福指数。海量高质量的文化大餐,时不时让人垂涎三尺、充满期待——美妙的乐音围绕,与古人高会,与美器对视,与数千年前的心灵对话,与千万里外的文明共鸣。志同道合的我们,就是这样欣赏探寻与时俱进的。一次次欣会,一次次艳遇,眼睛的要求越来越高,内心越来越澄澈,博物馆美术馆看展,那是会让人上瘾的。

    一轮轮封控,一轮轮核酸检测,手机终于去星了,多点散发的疫情此起彼伏,让刚刚开放的文化公共场所再度归于沉寂,但依然“非必要不离常”,这个春天已然错过。“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春如故”,大自然的春色可以来年再约,疫情发生以来的三年里,更让我焦躁的是辜负了好些不可多得的大展特展。那颗想要飞翔的心,向往文化盛宴的心,无可奈何一次次被困住。那些贯穿了策展人奇思妙想的珍宝,从世界各地聚拢来,露面的机会是不多的。云观展终究无法代替代亲临现场,办展的目的到底是为了让人置身其中近距离对视体验,虽然不能像古人那样拿在手中把玩,虽然隔着厚厚的玻璃,就着昏暗的灯光,但是,陷身博物馆的文化气场,面对面地亲近体察、虔诚观照、静默思考、交融抵达,这些是难以在网络空间实现的。

    南京博物院的“苏天赐油画馆”是我的观展目标之一。迟迟等不来通行,买回江苏美术出版社的画册预习。苏天赐是德艺双馨的大家巨匠,“先生不但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画家,他的文字与画作一样,充满了诗情与画意(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语)”,美文《我站在画布面前》,是他艺术人生的深情告白。“我入巴黎之境,已是20世纪80年代,比我起意于40年代已是迟了40年……第一次进卢浮宫,看了七个钟头,随后20多次重访。进入奥塞,时日略少。其后是蓬皮杜、现代巴黎艺术馆、吉美、橘园、蒙玛特、毕加索、布德尔……这是一个海洋,我沿着每个港口寻源探访,其乐无穷。”

    大艺术家的蜕变成长,博物馆艺术馆的作用何其巨大。

    对于我等文字工作者,博物馆也提供了十足的养分。国际视野,人文情怀,文化格局,一点一滴日积月累涵养而成。

    望梅止渴般回想起自己的文化之旅。前些年,我有幸跻身中央美院的世界艺术之旅。老外的美术课美育课经常开在博物馆里。师生们席地而坐,有时对照临摹,有时欣赏讨论。每每看到,我与师友们不胜歆羡。而博物馆中大量的手推车与轮椅则让我非常震撼:牙牙学语的儿童,垂垂老矣的老者,他们都在家人的陪伴中,享受着安安静静的博物馆生活。他们观展不像我们这些海外兵团的“咔嚓党”,因为时间有限只能蜻蜓点水用相机或手机拍照保存下来,而是优哉游哉在博物馆里泡着。累了,在休息椅上打个盹,饿了,去餐厅点上简餐。国外的博物馆,茶歇餐厅是标配,方便人们将大把大把时间耗在其中。

    回忆曾经的国外艺术之旅,不,哪怕在长三角沪宁线上自由自在观看展览的日子,纵然有着排队等待拥挤不堪等各种不爽,但总体而言,那是些多么幸福的日子,那时那刻,我却是“连这就叫作‘奢侈’也不知道”。

    疫情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们心中的衡量尺度,岁月静好并非理所当然,也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对于曾经拥有的现在拥有的未来会有的,除了珍惜就当感恩。我一声叹息紧跟着一声加油。

    做那幸福的一小撮人吧,拥有自己的博物馆生活。我许下心愿,疫情过后,速度恶补。接下来,我还想在主编的《文笔塔》副刊版面上开设全新专栏:《我的博物馆生活》。

    图书馆就是天堂的模样,大剧院就是天堂的模样,美术馆就是天堂的模样,博物馆就是天堂的模样,祈盼疫情早日过去,人类精神文明的陈列殿堂,早日开放。

    下一次抵达心仪的博物馆、美术馆,我一定会分外珍惜,分外感恩——因为这就是在天堂。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