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2年06月07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3版:女界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她们暖心守护疫情风险第一道关口

——记安徽合肥高铁南站巾帼志愿者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蓓

    “3、2、1!抢到了!”晚上9点50分,黄梅长舒一口气,抹了抹额头上因紧张而出的一层细密的汗珠,放下手机,安心洗漱准备休息。

    在过去近一个月,每天定好闹钟,编辑好内容,晚上准时在微信群里“抢班”,成了58岁的黄梅雷打不动的习惯。

    啥是“抢班”?“抢着上班,要抢第二天值班的岗位。”从老花镜后微微抬起双眼,黄梅笑着解释。其实,黄梅早就不用上班了,三年前,她已经从企业退休,如今是合肥高铁南站一名资深巾帼志愿者。

    3月底,新一波疫情的暴发,打破了合肥高铁南站180多名志愿者原本每天井然有序的服务工作。

    每天引导海量乘客进站、出站,扫“双码”(健康码、行程码),做“双检”(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稳定焦躁的旅客情绪……度过了最初十几天的超负荷运转,从4月中下旬起,志愿服务启动项目化运作,按照疫情防控和乘客需求,分为中转换乘、进出口管控、转运转送、东旋门、后勤保障、常态化服务六大项目,实行AB岗制度。

    “每天晚上准时抢班成为新常态。”合肥高铁南站志愿者服务联合会会长、志愿者裴惠丽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别看志愿者们年龄不小,但积极性都特别高,我们每天的‘抢班’都在‘拼手速’。”

    这支2016年7月组建的志愿者团队,成员85%以上都是女性,85%以上是退休老人,“一穿上红马甲、戴上小红帽,全都精神抖擞,如焕发新生。”

    作为团队发起人、会长,63岁的裴惠丽负责团队的全盘工作和人员统筹,她熟知这支队伍里的每一位伙伴,赞不绝口。“我要夸夸我们团队的每一位志愿者,她们用非比寻常的耐心、热心和专业的志愿服务,全力以赴守护合肥的‘南大门’。”

    6年多的迎来送往间,裴惠丽和志愿者伙伴们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和故事,接受过上亿人次的问询,协助处理过的矛盾、事件、冲突更是难以计数。突如其来的疫情,也为日常快速流转乘客的高铁站按下了“慢进键”,矛盾冲突随之激增。

    刚开始,尽管已经减少高铁班次,但因为要扫码、测温、做“双检”,出站速度大幅减慢,尤其到了下午,高铁到达高峰和晚班高铁到站,焦躁的乘客总是一遍又一遍问志愿者“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出站”,语气从询问到质问甚至怒吼。“出于疫情防控需要,我们只能一遍一遍耐心回复,请他们给予配合,耐心等待”。

    因为有多年一线志愿服务和几年来的疫情防控经验,裴惠丽和志愿者联合会的成员们已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但依然要在每天的岗前会上给大家提示,高铁南站是合肥的窗口,我们也是这扇窗口里的一处风景,代表合肥的形象。要充分理解乘客的心情,给予更多的耐心。”

    在接受采访时,身穿红马甲、戴着小红帽和防护面罩、手持对讲机的裴惠丽正在志愿服务问询处备岗。疫情发生以来,每天早上不到7点到岗,晚上9点以后离岗,已经是裴惠丽和联合会管理岗成员的新常态。“没有固定岗位,但只要岗位需要,对讲机一响,随时回复,随时到位,随时处理复杂棘手问题。”思路清晰、脸上没有丝毫倦意的裴惠丽笑称:“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

    同样打了鸡血的,还有薛霞。她是这支团队里少有的“70后”,也是中转换乘项目负责人。记者见到薛霞时,她刚刚从岗位上下来,脱下防护服,从头到脚都是湿答答的汗水。

    “因为要跟乘客直接接触,所以我们必须穿上‘大白’,一个班次7个小时,中午有半个小时的吃饭时间。”个子不高、胖胖的薛霞声音沙哑地介绍着自己的日常工作。进入项目十几天,她每天都要走2万步以上,已经瘦了十几斤。

    疫情发生后,站内快速换乘通道暂时关闭,换乘乘客必须先出站再换乘,加上出站速度慢,不少乘客出行遇阻。为方便乘客,4月下旬,合肥南站专门开辟换乘绿色通道,由志愿者承担引导服务。

    十几天里,薛霞和她的项目组成员每天身穿“大白”,举着牌子,拿着喇叭,无数遍向出站乘客宣传:“中转换乘的乘客请从这边走”,直至引导至进站闸机口。“遇到双码核验不合格的乘客,还要原路送回,接受其他流转服务”。薛霞耐心地向记者讲解:“还有要到合肥站换乘的乘客,就要把他们送到专门接驳的大巴上,由专人护送,直至顺利进站。”

    每天7个小时下来,薛霞和项目组成员总是口干舌燥、精疲力竭,“但一到晚上9点50分,大家还是打鸡血一样的‘抢班’。”

    66岁的志愿者张小莹已是满头白发,退休前,她在医院工作,来到高铁南站后,顺理成章成为志愿者联合会医疗岗的一员。按照联合会志愿服务规定,女性62岁以上不能身穿“大白”服务,张小莹就坚守在外围,“一旦乘客有应急需要,立刻穿上‘大白’进去帮忙”。

    这些志愿者每天坚守在直面疫情风险的第一道关口,却没有丝毫畏惧。

    “因为我们有严格的志愿服务制度和极其严格的防疫防控要求。”裴惠丽说,志愿者们进入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防控标准,必须严格执行。从岗位上下来后,必须严格消杀再离开,确保绝对安全,所以他们的家人也能放心支持他们参加志愿服务。

    今年4月初,一名残障乘客需要坐轮椅换乘,三位志愿者身穿“大白”为他提供帮扶服务。第二天志愿者联合会接到通知,这位乘客属于“密接”。

    尽管全程身穿防护服,联合会依然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让三位志愿者隔离观察。其间,裴惠丽和联合会的志愿者们每天都会跟他们聊聊天、说说话,“隔离期一过,他们全部要求返岗,一天也不想耽搁。”裴惠丽笑着说。

    6年多来,这支180多人的团队,有人离开,也有新人加入,“加入的标准越来越高,大家都以成为高铁南站志愿者为荣,以守护合肥‘南大门’为荣,以成为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为荣!我们要一直坚守在这里,直到干不动的那一天!”说起志愿服务这些年,不管是年轻的薛霞,还是头发雪白的张小莹,目光和语气中都透着坚定。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