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2年08月12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6版:乡村振兴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产能合理充裕,出栏持续增长,新一轮上涨行情后,高价位持续时间不会太久

猪价后市趋于平稳

    ■ 刘国信

    近期,全国生猪价格淡季逆势上扬,迎来新一轮快速上涨行情。

    猪价为何会上涨?后市是否还有上涨空间?养殖主体如何应对?笔者就此进行了调查和观察。

    多重因素作用,猪价反弹上行

    监测数据显示,从3月中下旬开始,猪价触底反弹,震荡上扬,进入6月后,猪价持续向好,7月份以来,全国猪价涨势更为迅猛。7月份第1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22.02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38.5%。

    业内人士认为,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猪价的整体快速反弹。

    从供给侧看,生猪产能去化接近尾声,能繁母猪存栏处于绿色合理区间。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从去年6月开始,生猪养殖总体处于亏损状态,难以为继之下,散户和小型养殖户开始淘汰能繁母猪,规模养殖企业的产能调减幅度也逐渐加大,到目前生猪产能去化已接近尾声。

    从需求侧来看,近期复工复产进度明显加快,同时,各地纷纷出台促消费政策,目前人员流动增加,餐饮业活跃,旅游业复苏,暑期+夜经济点燃了城市烟火气。在消费拉动下猪肉的需求量增加,也是猪价上涨的动力所在。

    从成本端分析,生产成本提高,有利于支撑猪价反弹。今年以来,由于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均处于近年来的高位,导致饲料厂家出库成品饲料轮番调涨,养殖场户自配饲料成本高企,生猪生产成本明显上升,最终必将传导至终端市场。

    供需保持平衡,盈利处于正常水平

    生猪市场供应,“中期看仔猪,长期看母猪”。当前生猪产能依然合理充裕,生猪出栏持续增长,中长期涨价难以持续。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国生猪存栏43057万头,比一季度末增加804万头。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4277万头,比一季度末增加92万头。由于生猪产能合理充裕,预计今年后市与明年春季生猪市场整体供需将保持平衡,养殖盈利也将处于正常水平。

    同时,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保健意识增强,民众对牛羊肉、禽类、水产鱼类的消费比例明显提升,受替代型消费影响,国内猪肉消费已处于逐步减弱态势,猪肉整体需求量有所下降,将对生猪市场行情形成掣肘。

    最近,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等部门连续召开专门会议,聚焦生猪市场,研究部署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国家有关部门将适时采取储备调节、供需调节等有效措施,并加强市场监管,以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促进行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鉴于当前淡季逆袭幅度较大,对后市行情有所透支,笔者以为,未来高价位持续时间应该不会太久。加之,近年来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大型规模化猪场已经成为行业主流,补市能力充分,将使生猪生产周期和猪价上行周期大大缩短。

    俗话说:“贵时莫赶,贱时莫懒”。猪价高的时候莫去追赶,盲目地扩大养殖量;猪价低的时候莫偷懒,该养的还是要养,不要失去信心。目前,养殖主体要加强疫情防控,积极降本增效,科学合理安排生产,保持正常出栏节奏,不过度压栏惜售,同时加强高温季节饲养管理,强化生猪疫病防控工作,大力推广应用节本增效养殖新技术,努力规避市场与疫情风险,提高养殖效益。

    此外,地方政府部门应继续高效统筹推进“两疫联防”,确保市场顺畅,并通过合理调控手段,保持供需适度平衡;消费者对猪肉等农产品也应保持一个合理的价格预期。唯其如此,才能实现稳价保供,多方共赢,真正构建起成熟的可持续且较为稳定的市场和产业。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