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2年08月12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7版:职业女性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书写强农兴农的巾帼时代答卷

——“五个100”风采展示活动之“最美巾帼新农人”

    石嫣

    王黎娜

    王微

    姚春梅

    赵丽杰

    辛丽

    陈雨佳

    赵青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新农人投身农业领域,广袤乡村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巾帼新农人。她们饱含“三农”情怀、具有超前眼光、充满创业激情、富有奉献精神。她们带着新知识、新理念、新创意深耕乡土,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她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动力,为改变乡村面貌贡献巾帼力量。

    为深化“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激励更多女性建功新农村,今年年初,全国妇联与农业农村部联合推介了99个全国“巾帼新农人”创业典型案例。本刊今天选取其中10位“巾帼新农人”的事迹进行展示,为有志深耕农业领域的巾帼创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石嫣

    女博士新农人

    石嫣 分享收获(北京) 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200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读博士的石嫣作为国内第一位公费去美国务农的学生,前往美国农场学习实践,在那里,她第一次接触到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2009年回国后,她便将这种模式引入中国人民大学位于海淀区的产学研基地。2012年,石嫣在北京顺义柳庄户村成立分享收获有机农场。同年,分享收获有机农场获评“妇字号”基地。自2016年起,石嫣通过组织“农场经理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研发新农人CSA实训课程,开展“半耕半学”式的田间训练。2018年,石嫣在国际社会生态农业CSA大会上当选联合主席,她曾获市级“三八红旗奖章”“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

    如今,北京、四川、云南等地已经成立CSA产销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在产品检测方面可以节省50%的费用,物流方面可以有相应的折扣,且能够以经济的价格买到生产物资,不仅减少了生产者的生产成本,更帮助解决了一部分产品滞销的问题。

    王微

    植提产业追梦人

    王微 河北爱绿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主任

    2018年,“85后”返乡创业青年王微加入河北爱绿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致力于运用高新技术专业化研制、生产天然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和动物保健品。

    创业以来,王微带领公司研发团队,建立畜牧业天然植物提取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平台,设立植物原料与工艺、饲料添加剂、动物保健品、产品分析与标准及项目成果5个研究室和8个试验基地。在第四届河北省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中,她以《天然植物提取物在畜禽减抗养殖中的高效应用》项目突出重围,获得大赛三等奖。2021年,王微的“爱绿爽”获得河北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

    王微说,感谢妇联“娘家人”在创业路上给予了极大的鼓舞与支持,未来,她将联合农业部门宣传推广企业绿色农产品,继续努力推动相关植物提取物产业政策的落实,积极推进植提质量标准的建立,潜心架构植提生态产业平台,为我国畜牧饲料行业的绿色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赵丽杰

    小豆包闯出大世界

    赵丽杰 内蒙古林西县荣盛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012年,25岁的赵丽杰结婚后,跟随参军复员的丈夫来到内蒙古林西县双兴村。在这个国贫县里的贫困村,房子破旧不堪,手机没有信号,唯一一条通村路曲折不平,坎坷难行。

    为了改变现状,她用自己新婚后仅存的2万元钱买了一台小型拖拉机,率先在村中流转土地,搞起了规模化生产经营。2014年,赵丽杰注册董蒙家庭农场。2017年,荣盛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赵丽杰带领乡亲们种植有机杂粮,后来,还积极引进食用菌种植。依托合作社,她先后规划建设50亩设施农业大棚,厂房400平方米,冷库160平方米,带动周边160多户贫困户种植食用菌,每户年均经济收入达1.2万元。

    助力乡村发展,更不忘帮助乡村女性发展。为了延伸产业链,利用冬季农闲时间,赵丽杰带动大家用本地的特色杂粮蒸制粘豆包、年糕,创办乡土有机杂粮品牌“双兴老三区”“东敖包吐”,通过电商销售到全国各地,销售收入160万元,帮助105名妇女就业,每一名就业人员创收1万多元。

    韩凤香

    黑土地上的“金凤凰”

    韩凤香 吉林省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010年,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青堆子村,韩凤香成立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逐渐发展成集种植、加工、销售、特色产品研发推广等为一体的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020年,合作社实施保护性耕作,每公顷可节约成本900元~1100元,增收1300元。

    在韩凤香的努力下,合作社有158名社员,农机发展到68台套,固定资产达到800万元,集约经营土地面积达845公顷,生产规模扩大到2个乡镇的10个村;吸纳农民工72人,每人年收入可达1~3万元,吸纳农业技术骨干25名,每人年收入5万元。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韩凤香主动扛起社会责任,在流转土地的过程中,优先考虑老幼病残、贫困户,带动12户贫困户和留守家庭入社。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由合作社投资,通过“母羊养殖”帮扶17户需要特殊救助的家庭,帮助每户每年增收两三千元,将“扶贫羊”变成“致富羊”。

    陈雨佳

    稻田播下“致富种”

    陈雨佳 黑龙江省宁安市玄武湖大米专业合作社销售经理、雨佳农产品有限公司经理

    2016年,陈雨佳毅然辞掉在大城市做体育老师的工作,回到家乡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在母亲褚丽娟的支持下,创建玄武湖大米专业合作社。她立志将家乡的石板米卖到全国,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家乡经济发展。

    陈雨佳在合作社实施土地流转集约经营,绿色生态有机种植和质量安全生产可追溯,推动家乡石板大米走向高端定制。同时,她和村里的年轻人一起探索直播销售,从水稻种植到秋收的各个环节都展现给消费者,通过认购水稻田的方式,邀请消费者到稻田实地体验,发展农家乐,带动村里其他农产品销售。陈雨佳还主动策划方案,将村里闲置的房子统一装修,作为民宿出租。

    如今,村民家庭的“巾帼绿色生态小菜园”已经成为外地游客的网红打卡地,村里86岁的新农人王爷爷成了小菜园的网红代言人。陈雨佳用新思维发展农村新经济,让外地游客品尝到好米、好菜,让村里的农民乐了、富了。

    王黎娜

    从金融白领到职业农民

    王黎娜 上海红刚青扁豆生产专业合作社总经理

    上海浦东泥城,有“青扁豆之乡”的美誉。上海人吃的青扁豆有很大一部分出自一位复旦毕业的“扁豆姑娘”——王黎娜之手。十年前,她辞去银行的白领工作,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当起了农民。

    为把传统农业提升为现代农业,王黎娜组建了一支由1名硕士、3名本科生和3名大专生组成的高学历种植队伍,同时与上海交通大学、农科院、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建立合作关系,进行产学研对接,培育出抗病性、商品性明显提高的“红刚三代”青扁豆新品种。

    作为上海市妇联执委,王黎娜也在妇联组织的倡导和支持下,为当地农民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帮助农民丰富种植品种。自2004年至2020年,王黎娜累计带领周边农民种植青扁豆28.45万亩,总产值38.89亿元。在她的合作社里,种植大户一年就能赚20多万元,许多农民靠种植青扁豆,供子女上大学,买车盖楼。他们说自己开的是“扁豆车”,住的是“扁豆楼”。

    姚春梅

    农旅融合拓荒人

    姚春梅 浙江省宁波田甜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姚春梅在大学三年级时,便有了回乡创业的想法。一毕业,她就选择扎根家乡宁波市鄞州区洞桥镇百梁桥村,发展农业,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凭借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她向银行贷款10万元,承包了村集体的一座荒山。2009年,农场的雏形诞生。从种植樱桃到收购雷笋,姚春梅一点一滴积累着经验和资金。2013年,姚春梅联系五家团购网站,成为宁波第一批做农旅结合的人。通过互联网+农业,每年4月底到5月中旬,短短一个月时间吸引7万左右的游客前来采摘,到农村消费,连旁边卖茶叶蛋的老奶奶一天的收入都达到1500元以上。

    随着自家农场客户量的增长,姚春梅通过自己的渠道,免费帮助其他村民销售产品。2020年,她被评为“浙江省百名最美巾帼新农人”。在姚春梅的创业之路上,浙江各级妇联直接扶助资金达55万元左右,鄞州区妇联开展的郁金香项目还为她提供免息循环资金近40万元,以帮助她更好地实现创业梦想。

    辛丽

    助力大蒜产业机械化发展

    辛丽 山东省玛丽亚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在素有“大蒜之乡”美誉的山东省金乡县,辛丽在近20年时间里,始终围绕大蒜产业辛勤创业,推动大蒜产业向机械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为了解决大蒜种植及加工环节劳动力严重老化及机械化技术短缺问题,2012年,辛丽大胆创新、瞄准先机,成立山东省玛丽亚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广招国内外专业人才,与高等院校、农机研究所签署长期产学研合作协议,成立自己的研发团队,与山东农科院一起研发生产出世界第一台精准正芽播种机,先后研发出“玛丽亚”牌大蒜和洋葱分选机、蒜种分瓣分选机、大蒜收割机、大蒜种植机、大蒜包装生产线等,申报近260项专利及发明,有力推动了中国大蒜机械产业跨入世界领先行列。

    在这一过程中,山东省及各级妇联积极搭建平台、开展服务,助推企业发展,并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帮助更多妇女增收致富,带动更多妇女就业创业。

    赵昭

    返乡“牛倌”成致富带头人

    赵昭 河南省南阳市雅民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

    24岁那年,赵昭放弃城市的工作返乡养牛。创业之初,她既没资金,又没技术。为了实现创业之梦,没资金就贷款,在南召县和县妇联的帮助下,赵昭和丈夫租了一块地,养了四五十头牛,自行设计二三百平方米的牛棚。没技术就学,她把图书馆关于养牛的书统统借来自学,同时在网络上学习,终于熟练地掌握了肉牛养殖和疾病防治技术。

    2011年,赵昭萌生了成立合作社的想法。她从西安请来专家根据当地情况配饲料,村民可以以成本价购买。2015年,赵昭成立雅民农牧有限公司,事业越做越大,当初的牛棚已变成6栋标准化牛舍,公司同时进入有机农产品领域,流转土地1200亩,托管周边农户土地2000亩,年产值4000多万元。

    一人创业,惠及众多村民。赵昭带动当地500多户农户发展养殖黄牛、种植饲料玉米、种植双孢菇等产业,其中留守妇女100多户,大幅增加了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在助力脱贫攻坚战中,赵昭帮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00余户增收。

    赵青

    科技赋能水稻种植

    赵青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寨子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012年11月,“85后”赵青辞掉武汉的工作,带着科技兴农的抱负和仅有的三万块钱回到家乡。2015年,她前往南漳县最南端的上泉坪村,种植高端优质水稻,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用土地折资入股的形式和保底加分红的模式,注册了寨子米合作社和“东巩寨子”商标。2017年,赵青依托合作社注册成立襄阳田园乐活米业有限公司,主动对接科研院所,与省农科院、武汉轻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合作,签订研发协议6个,获得发明专利4项。

    在寨子米合作社里,70%以上都是留守妇女,香、甜、软、糯的“寨子米”解决了周边700多户留守老人和妇女的就业问题。同时,赵青借助春秋寨景区的区位优势,组织妇女开办农家乐20多家;成立扶贫车间,解决了3个扶贫安置点100多户农户吃饭、就业、创业困难。赵青先后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湖北省三八红旗手”“湖北省最美妇联人”等荣誉。

    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协办

    本版文字整理:

    罗文胜 田梦迪 何婉婷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