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2年09月23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5版:创·乡村振兴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她们为“大国农匠”书写时代注脚

——“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种植能手)决赛侧记

    9月1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7位巾帼新农人入围“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种植能手)决赛,在广阔的田野中,她们用自己的生动实践,诠释着新时代的巾帼“大国农匠”精神。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王丹青

    比赛刚结束,赵丽杰就收到了亲朋好友“轰炸式”的信息。“有人问比赛结果,但更多的是问我,比赛直播上,你怎么笑得那么开心啊?”赵丽杰是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荣盛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笑起来有浅浅的酒窝。

    “我开心是因为见到了同样从事农业的姐妹,还见到了给予我扶持与鼓励的妇联‘娘家人’。”赵丽杰说。

    在9月14日举办的“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种植能手)决赛上,爱笑的赵丽杰获得了好成绩。“我今天第一次佩服我自己,因为我感受到了‘大国农匠’的魅力。”赵丽杰难掩内心的激动。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大国农匠”是新时期高素质职业农民的优秀代表,他们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作为今年农民丰收节的系列活动之一,“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种植能手)吸引了全国106名种植能手参赛,有7位女性入围前40强,她们以精益求精的匠气、传承带动的匠心和互助合作的匠意,为“大国农匠”书写着时代注脚。

    精益求精:做有匠气的巾帼新农人

    “我是种粮的,一年四季只有冬天才能有点空闲,所以很少来参加这样的大型比赛。”山东省泰安市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丽娜告诉记者。2008年,薛丽娜和丈夫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一起回到家乡,一头扎进了广袤无际的田野中。

    薛丽娜的家乡泰安市马庄镇是传统农业特色镇,父辈种粮,薛丽娜和丈夫也选择了种粮。从2013年起,薛丽娜与丈夫投入新品种的培育工作中,建立农技推广试验示范基地600亩,与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累计引进示范小麦、玉米新品种400余个,开展粮食新技术示范15项,集成推广小麦、玉米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建立小麦新品种培育基地200亩,已培育拥有自主产权的小麦新品系200多个。

    “过去父辈种粮,是为了‘吃饱’,如今我们种粮不仅为了吃饱,还为了‘吃好’,为了保证中国的饭碗装的是中国的粮食。”薛丽娜告诉记者。

    在种植技术上“精益求精”,是巾帼新农人们对“农匠精神”的深刻体会。

    为了加快推动家乡水稻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湖北武汉永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丹引入智慧农场科技项目,进一步推进合作社水稻种植的标准化、数字化、可溯化和智慧化,节省种植环节投入20%~25%,实现增产5%~8%,并通过项目培训、技术资料发放,提高种植户科技素质,推广新成果,辐射带动全区科技种植水平,增加种植户的收入。

    “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发展,更解决了‘未来谁种地’的问题,智慧农场也许能够成为吸引年轻人回到家乡、从事农业的新平台。”胡丹说。

    传承带动:做有匠心的巾帼新农人

    对于“农匠精神”,辽宁省北镇市合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桂梅有着不一样的理解。

    从事农业生产近30年来,最让陈桂梅感到欣慰的,是她用自己研发的“有机叠加”施肥技术,带动全村及周边六个乡镇的村民一起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我觉得自己富了不算富,一定要把自己掌握的科学种植方法传递给身边有需要的人,传承和带动是‘大国农匠’应该做的。”

    为了让更多村民尤其是农村妇女掌握增收致富的方法,陈桂梅自筹资金创办“惠农科技大讲堂”,10年来坚持不定期免费向果蔬种植农民传授“有机叠加”施肥技术和一套科学栽培管理方法,惠及万余人次;并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和农业讲师,打造了一支“那日松”安全种植技术团队,对有需求的农户随叫随到,在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技术方法。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带领全村及周边村民种芒果的陆秀缎完成了从村医到致富带头人再到村党总支书记的“角色转变”。在陆秀缎的带动下,曾经没人种芒果的百色市田东县林逢镇东养村如今成了全国“一村一品”芒果村,全村种植芒果2.3万亩,年产量2.8万吨,各家各户都盖起了楼房,她还连片带动周边6个乡镇、2000多户农户种植芒果18万亩,形成了百色市最大的芒果种植产业带。

    “我觉得‘大国农匠’不仅是一种荣誉、一种肯定,它更激励着我们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陆秀缎说。

    互助合作:做有匠意的巾帼新农人

    比赛结束后,现场的35位参赛选手在台上合影留念。几位巾帼新农人聚在一起,互相提议说:“咱们建个微信群吧,以后常联系!”

    抱着学习的目的来,收获了同样深耕农业的“异姓姐妹”。一场比赛,正成为巾帼新农人们互相学习、互助合作的“窗口”。

    “我不常参加比赛,但这次收获很大。”胡丹告诉记者,“赵丽杰跟我分享了她的经验,一定要多参加大型比赛,多学习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和优秀做法。”

    在当地妇联组织的推荐下,赵丽杰参加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比赛和培训,这次比赛,她更是提前两天到达了比赛的举办地——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我喜欢研究、学习农业机械知识,山东是农业大省,希望能借这个机会来学习这里的新理念和新技术。”

    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古田鹤塘明艳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创始人余海燕。9月13日凌晨4点从福建出发,余海燕一到山东,就被这里大片大片的玉米地深深地吸引了。

    她告诉记者,从2015年起,她开始投入“茶菌循环增值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的探索实践中,一方面让茶枝替代木屑,高效栽培食用菌,另一方面利用茶菌渣返回茶园,替代有机肥。

    “靠这种方法种植的香菇,价格能比普通品种贵3倍,但市场反响很好,供不应求。”实践成功后的余海燕又将目光瞄准了“茶豆菌”新技术,在茶园中套种大豆,实现三种产业的融合发展。“我们已经在宁夏尝试这种耕作方法,效果还不错。”而此次在山东,余海燕又在考虑能否将玉米秸秆作为食用菌的培养基,“希望能有机会实践一下,让古田的菌菇在山东生长,为更多的农民提供致富新思路。”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