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2年11月08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7版:新阅读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一部共情合翼的女性精神存在史

——读《胡蝶口述自传》心得

    编者按

    女作家刘慧琴的非虚构长篇《胡蝶口述自传》,今年由作家出版社再版问世。本书以第一人称“我”,讲述20世纪初的著名女演员胡蝶与中国电影发展历史相依相伴的演艺生涯。胡蝶参演了100多部影片,塑造了各类中国女性形象。她不但是中国电影“拓荒期”至“成长期”的亲历者,而且是中华“中和至美”、家国之爱的文化象征。在新全球化语境下,为中华女性如何生存发展,提供了一部别样的精神史鉴。

    ■ 王红旗

    女作家刘慧琴的非虚构长篇《胡蝶口述自传》,今年由作家出版社再版问世,在国内外文学影视界引起关注。这部“口述实录”自传,以第一人称“我”,讲述20世纪初的著名女演员、被誉为早期中国“电影皇后”的胡蝶与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时代”发展历史相依相伴的演艺生涯。虽然她已如名字胡蝶(蝴蝶)一般飞向了永恒时空,但是她以数十年参演的100多部影片,塑造的不同阶层的各类中国女性形象,不但成为中国电影“拓荒期”至“成长期”的亲历者,而且成为近代中国女性追求自我独立人格、家国责任担当,新女性精神生成、觉悟之象征。

    “精神合翼”生成的文脉灵魂

    本书封面上赫然标示:“胡蝶口述、刘慧琴整理”,明道文本的“对话性”美学特质,是旅居加拿大温哥华的两位华人女性“忘年交”挚友——“口述者”中国电影早期影后胡蝶与“书写者”学者型女作家刘慧琴共情合翼,撰写的一部中国近代女性精神存在史。但是刘慧琴特意把自己的身份隐匿,主要呈现胡蝶讲述中的记忆与感悟的心途轨迹,只在非必要时对关键性的细节进行交代性描述。然而这些细节,不仅更接近“口述者”的生活真实,还串起了两人乡情友谊的血缘之链,更表达她们对母国故土——上海虹桥附近的“家”的眷恋与思念,推动叙事文脉流转跌宕,读者可以直观地“看见”那个时代中国女性的生命价值观,抗争命运的自信与勇气。如胡蝶成名后破例列入宗谱时讲道:“当妇女一旦在这个社会显示出自身的力量时,连最森严的礼教也都刮目相看了。”她在成就自我的同时,一点点地改变了那个年代的性别道德伦理。

    刘慧琴如一位“导演”,把胡蝶艰辛而荣耀的人生之旅,向多维度延展。正文聚焦个体生命时间与重要事件节点,对胡蝶口述的生命记忆进行文化精神性萃取,按主题分成九个部分,全方位展现胡蝶的整个生命历程。胡蝶不同时期的照片与口述的历史瞬间遥相呼应,蕴藏深邃的生命意识与历史洞见。如果穿越文本结构的外在表象,进入个人成长生存发展、爱情婚姻情感史的深层肌理,就会感受到胡蝶的个性化口述故事,富有中国社会浮沉、文化观念剧变的时代特点。本书运用“口述者”与“书写者”一显一隐,双翼“合一”的叙事策略,展现了胡蝶为实现个体人生价值的奋斗精神、崇高的艺术境界,生成个人生命记忆与大时代脉动相融合的文脉灵魂。

    创造了一次华人女性的“百年神遇”

    如果说“口述者”与“书写者”采访对话是正在进行时,那么从“口述实录”的创作而言,“书写者”对口述原始素材的整合、构思、考察、研寻、提炼的创作过程,更是一个复杂漫长的正在进行时。刘慧琴为了对“故友的承诺”,把胡蝶1988年交给她的珍贵照片与历史资料,依据当年的记录文字,对1988年在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胡蝶回忆录》,从2019年开始,再进行查证相关信息,核实、增补、修改与完善,至2022年更名为《胡蝶口述自传》出版。这种“马拉松”式的正在进行时再创作,其间经历过怎样坎坷的审美跋涉,与胡蝶有过多少次似梦非梦的灵魂拥抱,不得而知。

    但是本次出版的《胡蝶口述自传》,不仅实现了她“希望能够为胡蝶的一生划出一条清晰的脉络,是为她,也是为她生活过的时代,中国电影开拓时期的艰辛留下一份记忆”的夙愿,从读者与作家层面讲,刘慧琴深怀敬仰之情,对中华传统文化滋育而诞生的新女性——胡蝶形象进行了更完美的塑造。胡蝶集传统与现代女性美德于一身,拥有坚韧独立与刚柔并济的人格智慧,内心潜在的“成为一个伟大的演员”的高远志向,以及兢兢业业执着于演艺事业的勤奋努力,对当代华人女性的精神诉求而言,创造了一次世界性的“百年神遇”。

    以生命记忆诠释中华“中和至美”

    《胡蝶口述自传》的整体结构,是建基于中国文化母体之上的历史叙事。刘慧琴以胡蝶全部生命记忆诠释中华文化的“中和至美”。胡蝶之所以能够从原生传统家庭脱颖而出,成为一代“电影皇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在家庭里,她从小备受父亲宠爱,悉得母亲教诲,母亲朴素的生存道理,“你要别人待你好,首先你要待人好”“凡事不要争先,要退后一步,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使她逐步养成了谦恭仁厚、守职尽责、温婉庄重的“中和至美”性格。在职场上,她怀揣当演员的梦想闯入电影演艺圈,听从导演安排,认真钻研剧本,虚心向同仁求教,认为“只有演艺精湛、艺术修养深厚、品行端正的人,才会走上舞台艺术的巅峰”。在情感中,她追求纯洁的爱情,比翼齐飞的婚姻,却有不因情感而放弃自我的严肃理性;她不屈从权贵与流言,认为清者自清,一切会雨过天晴。她以自己卓越与庄严的超然,反叛着社会与宗族对女性的既定戒律与性别偏见。

    她主演的电影多关注女性生存命运,批判旧式婚姻家庭伦理的性别不平等。她第一次主演默片《秋扇怨》时,邂逅初恋而订婚,再与之解除婚约,却更加专心致志在演艺上提高自己。她主演的有声片《三姊妹》《孔雀东南飞》《两代女性》《母爱》《慈母千秋》等,表现各阶层女性迥然不同的生存样态,重在将心比心,揭示人物精神世界的复杂嬗变。她所饰演的母亲角色,慈爱关怀,暖意直入人心。在国际交流舞台上,她会见当年来访中国的好莱坞明星玛丽·璧克馥,两人讨论的“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演员”,观念竟不谋而合。同时,她参加多个国际电影节访问亚欧各国。她主演的《姊妹花》《空谷兰》获得国际友人赞誉,在英国相遇正在拍电影的世界影坛知名演员丽琳·哈蕙,胡蝶与之交谈的话题是:中国观众很喜欢她出演的电影,对其充分表达出真诚的敬佩与尊重。她以精湛的演艺与谦和友善的风范,把中华的“中和至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刘慧琴的《胡蝶口述自传》,是“电影皇后”胡蝶的唯一口述实录。回望胡蝶人生与那个风起云涌的乱世,眼前浮现胡蝶为抗日战争义演募捐,主演爱国古装片《绝代佳人》的画面,振奋人心的铿锵台词,“黄帝的子孙是不会被打败的”传遍大江南北,曾唤起国民之家国兴亡匹夫有责之觉醒。因此,胡蝶形象已不仅是一位“电影皇后”,而是一个中华“中和至美”、家国之爱的文化象征。在新全球化语境下,为中华女性如何生存发展,提供了一部别样的精神史鉴。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