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3年03月17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2版:要闻综合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强化基础研究 攻坚核心技术 优化科研队伍

新型举国体制要“新”在关键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徐阳晨

    科技全面赋能、企业主体创新、科教深入融合……十年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和新机制的关键要素,引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今年全国两会,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四位长期关注科技创新发展的全国人大代表,听听她们在各自领域的“科创建言”。

    强化基础研究 打牢科研链条起始端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泰安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孔怡深入思考如何将农业基础研究做实做深。

    一直以来,“打好种业翻身仗,打造民族种业‘中国芯’”是孔怡最大的心愿。今年全国两会,孔怡提出加大食用菌应用性基础研究投入等建议,从示范基地创建、菌种保护、践行大食物观等方面提升食用菌应用的原始创新力和基础研究力。

    “农产品应用性基础研究周期长,环境不稳定,受外界因素干扰多,农业科研人要有下‘苦功夫、笨功夫’的决心。”孔怡希望,打造稳定的基础研究创新团队,还要加大基础研究的财政投入,完善健全科技评价激励、成果应用转化、人员薪酬制度等,厚植“软环境”,让农科人更有“底气”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完善新型举国体制 攻坚关键核心技术

    甄别油井“病灶”、提升油藏价值、“点餐式”培训工匠……多年来,全国人大代表、胜利油田采油工技能大师赵琢萍穿梭于各个井场之间,瞄准制约生产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

    从科技创新举国体制到端牢“能源饭碗”,赵琢萍将党中央的能源战略部署牢记在心,落实于行。上会前,她详细调研页岩油在勘探开发中遇到的“卡脖子”难题,形成发挥国家级创新平台作用推动钻井压裂等关键技术突破的建议。赵琢萍强调,以国家支持引领为后盾,助推科技自立自强,是提高我国油气自给、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石。

    “对核心技术攻关的关键阶段,政府要通过相关机制引导和激发市场发挥正确、积极作用。”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誉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玮道出了新型举国体制“新”意何在。她介绍,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大量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高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脱颖而出,在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陈玮建议,改变过去以财务信息为主的传统企业估值模式,构建新型科技型中小企业多维评价模型,以“技术要素”识别、评估、优化为核心标准,实现企业与政府、金融机构高效对接,有利于更多创新主体享受优势资源配置,充分调动市场多元化创新力量集中攻关技术难题。

    优化科研队伍 多维度建立科创人才体系

    “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部署,不仅体现了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地位提升前所未有,也为今后产教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爱雪聚焦内蒙古绿色能源优势,带来大力发展氢能源、打造新兴能源基地等建议。她介绍,在“双碳”背景下,内蒙古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呈现喜人态势。但与此同时,人才与产能不匹配、好产业缺好人才问题也开始出现。

    陈爱雪认为,企业要实现由“技术创新”主体变为“科技创新”主体,进一步提高自身在国家创新体系里的摆位,发挥其在全链条创新中的更大作用,“人才要素”尤为关键。她建议,要以“高端人才培养”为核心推进西部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能源学科建设,强化新能源高科技人才培养,创建国家级科研平台。同时,大力推进职普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因“产”制宜优先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专业职业教育供给。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