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3年05月10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6版:权益周刊 热线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栏目:以案说法

职场“软裁员” ,如何“巧应对”

    ■ 张兆利

    实践中,个别经营困难的企业采用大幅降薪、任性调岗等办法“曲线”裁员,让不少劳动者陷入“走人”还是“保饭碗”的两难境地。那么,现实中遇到用人单位的这些变相裁员招数时,劳动者该如何应对维权呢?

    任性调岗位,行使“拒绝权”

    邹女士在一家塑胶制品公司上班。最近一年多,公司的出口订单大幅缩水。她本来在车间担任班长,可公司找借口撤销了她的班长职务,让她重新回到普通员工岗位,邹女士感觉非常尴尬,无法面对原来的同事。再加上薪金也降低了不少,她只好自动离职。

    说法                               

    关于用人单位的法定单方调岗权,劳动合同法规定了以下三种情形:一是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单方主动给劳动者调整合适的工作岗位;二是劳动者不能胜任原来工作岗位的需要,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对劳动者进行岗位培训提高工作技能的途径,单方面再次给劳动者安排适合的工作岗位;三是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而面临经济性裁员之前,用人单位也可以单方面变更一次劳动合同,其中包括变更岗位。即用人单位在单方调岗时,既要符合法律规定,又要在合同约定框架下与劳动者协商重新确定工作岗位。

    本案中,用人单位没有经过法定的协商等程序,擅自单方调整邹女士的工作岗位,且大幅度降薪,显然与法律规定相悖,该调岗降薪行为因违法而无效。对此,邹女士有权拒绝调岗,也可以请求法院判决恢复原工作岗位的同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调岗降薪期间的工资差额部分。

    工资被减半,主张“恢复权”

    小杨于三年前入职某物流公司,双方口头约定岗位为物流车司机,工资按每月1.2万元计算。从去年8月初开始,公司宣布因出口订单量影响经济效益大幅下滑,所有员工工资一律下调50%。工作量无任何变化,工资却突然遭遇减半,小杨虽然感到不公,但在“工作难找”的境况下只能选择接受。

    说法                               

    虽然小杨与公司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并不意味着公司就可以随意减少工资。入职三年多来,公司一直按照双方约定的标准支付工资,在小杨工作岗位、内容、工作量均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公司随意大幅降薪,显系单方擅自行为。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应当对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即工资)做出明确约定,并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如果劳动者的月薪被无故降至合同约定以下,用人单位的“降薪”行为即属违法,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恢复原有的薪金水平,如单位不同意,劳动者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另外,小杨如果因降薪决定辞职,可要求公司给付经济补偿金、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以及加班费。

    擅增工作量,勿忘“举报权”

    在一家汽车销售公司做销售的小王收到人事部门通知,从次月起公司的薪资发放将实行新规,员工的岗位工资只发50%,剩余的50%纳入“绩效考核工资”,每半年一次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员工工资发放依据。此外,岗位工资只发70%,剩下的30%要视各部门的业绩由部门自行发放。这意味着,如果小王所在的部门业绩“不达标”,就可能拿现在工资的70%。

    说法                               

    劳动者享受工资待遇是劳动合同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应该由双方协商确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采用书面形式,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此处的变更,以双方协商为条件。

    本案中公司的做法是否合法,要看其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及绩效考核的规定内容。如果在合同或岗位考核中本来就有这种规定,或者公司绩效考核要求的内容已经过劳动者本人同意,则公司的做法无可挑剔;如果没有规定或事先未征得劳动者同意,则公司擅自增加工作量的做法就是一种变相克扣员工工资的违约行为;员工对此所产生的任何不利后果都有权拒绝接受,并有权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举报。

    (作者系山东省昌乐县法律援助工作者)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