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3年05月15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3版:妇女工作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把脉问诊”家教难题,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探访北京社区里的家校社共育咨询室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韵曦

    立夏刚过,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外街道管村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党委书记、妇联主席郑晓丽的带领下,已开始为社区家庭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积极筹划。“我们已经联系好资深教师为社区孩子免费提供《用艺术美化我们的生活》主题讲座,提升孩子审美素养。同时,去年受疫情影响没能如期开展的亲子运动会、安全教育等活动也将重返家校社共育咨询室。”郑晓丽兴奋地与大家分享。

    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早在2019年底,北京便在全国率先启动家校社共育咨询室试点建设,首批共40个试点,分布在各区中小学、幼儿园、社区中,构建“把脉问诊、专业指导、跟踪回访”的咨询机制。管村社区作为首批东城区唯一开设在社区的试点,三年多来依托家校社共育咨询室盘活社区资源、拓展服务清单,近距离、全方位、多触角与学校、社区家庭畅联互动。

    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走进管村社区,实地探访打通家庭教育指导“最后一公里”的北京经验。

    凝聚家校社合力 营造良好家庭教育氛围

    位于北京永定门外西南角的管村社区,与史家教育集团革新里小学仅一楼之隔,辖区内还有百荣世贸商城、永外城文化用品城等购物场所,属于商住混合小区。

    据郑晓丽介绍,社区与革新里小学一直保持着互助合作、共筑共建。因此,当东城区选择试点社区时,管村社区得到了革新里小学的推荐。

    起初,由于缺少场地,社区主要以协助学校开展活动为主。2021年,在区教委的资金支持下,管村社区居委会通过改建、扩建设立了个体咨询室、家教阅览室、预约接待室、团队辅导室及工作人员办公室等功能性教室,家校社共育活动阵地渐渐集中到社区。

    为更好开展共育服务,社区和学校快速搭建机制,由社区、学校领导班子,党员干部、骨干教师团队和关工委推介专家等分别组成领导组、工作组和专家组,提供精准指导。同时,社区内的巾帼志愿服务队、热心居民等也被广泛吸纳,深入社区近距离了解家庭情况与需求,覆盖打通家庭教育指导“最后一公里”。

    有了阵地,社区又进一步明确了家校社共育的服务理念。据郑晓丽介绍,三年来,咨询室围绕4方面做好服务工作:服务学校,为周边学校开展家校社共育工作提供支持,为教师实施家校社共育活动提供服务;帮助学生,与学校合作共同为学生参加家校社共育活动提供咨询指导,为解决学生成长的问题,建立共育支持系统;支持家庭,为家庭开展家校社共育工作提供专业指导,为家长参与家校社共育工作提供工作平台;影响社会,广泛链接各类资源,动员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家校社共育工作,营造良好社区家庭教育氛围。

    “把脉问诊” 对症破解社区家教难题

    社区文卫主任徐华专门负责与学校的日常联络。此前,她曾收到老师信息,称有名学生在校表现叛逆,但家长长期联系不上,家校合作受到影响。

    “收到学校请求,我们立刻尝试与这个家庭沟通,但遭到家长的屡次拒绝。”徐华回忆,虽然一上来就碰了钉子,但郑晓丽和社区工作人员坚持不懈,通过邻居找邻居、动员社区居民发挥螺丝钉作用,渐渐跟家中老人畅通了联系。

    “我们一边通过老人给学生和父母做工作,一边联系关工委推介的专业心理专家为家庭提供咨询服务。”提起那名学生的近况,徐华欣慰地说,“孩子的气质变了,如今他不仅活泼开朗还乐于助人。他经常给我们打电话,主动分享家庭聚餐、外出游玩等生活日常。”

    据郑晓丽介绍,管村社区共有五个居住小区,1680户5000多名居民。作为商住混合小区,社区同时居住着新老北京居民、商户和外地租户,流动人口较多。

    在走访、咨询中,管村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一些家长对孩子采取放养态度;一些商户忙于生意,教育孩子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一些外地家长通过升学留在北京,“鸡娃”意愿强烈。此外,隔代抚养现象也很普遍。

    “在社区,家长和孩子普遍对我们表示亲子沟通存在困难。”管村社区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副组长、妇联副主席王历访说,“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孩子永远觉得家长不了解自己,而家长认为自己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物质生活和学习条件,但孩子却不领情。”

    为畅通家庭咨询,管村社区一方面将社区电话设为家校社共育咨询热线,随时接听家长来电,另一方面,社区工作人员还依托各种各样的入户活动,与家长交流家教难题。

    “每当有家长跟我们抱怨、探讨育儿困惑,我们都会充分发挥社区纽带作用,将家长反映的情况反馈给学校教师或关工委智库。”王历访说。

    管村社区中还有一些困难、单亲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都是咨询室的重点关注对象。我们不仅会定期送去书本文具,还会邀请孩子参与到社区、妇联等举办的各项活动中。”王历访告诉记者,在社区的密切关注下,这些孩子均已实现平稳升学。

    盘活社区资源 多元助力青少年发展

    “我的孩子在革新里小学上学,有幸参加学校和管村社区合作举办的家校社活动,几次亲子互动都让我意犹未尽。”管村社区居民殷唯娜告诉记者,她和孩子一起参加过教育专家、心理学家带来的教育公开课,参加过好家庭好家长们的经验讲座,参加过跟孩子一起互动的亲子课程,还参加过跟教育专家面对面的一对一咨询。

    “这些活动让我意识到,虽然我是两个孩子的家长,但在教育方面我还只是一个新手,还没有很好地把模范、沟通、探讨、严管厚爱等好方法运用得恰到好处。”令殷唯娜深感受益的是,“2022年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后,管村社区联合学校依托家校社活动,把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提出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这一目标细化到了实处,让我们家长非常开心,觉得教育孩子成了一件有法可依、全社会都支持的事。”

    三年来,面对不同家长群体的需求,管村社区充分盘活社区资源,不断拓展服务清单,以一系列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将社区家庭深度吸引到家校社共育的氛围中。

    据郑晓丽介绍,社区家校社共育咨询室与革新里小学依托专家团队,持续为学生、家长提供心理健康、亲子沟通、学习方法等个性指导,半年来共为20余名学生、家长提供咨询指导。

    为发挥正向引领作用,管村社区持续邀请各类专家开展“家校共育 立德树人”家庭教育系列公开课,对教育热点问题答疑解惑;社区内“五好家庭”“文明家庭”居民也受邀分享、传授经验;社区还借助关工委专业团队,帮助家校社共同发现亲子矛盾、剖析原因,促进和谐关系的形成与不良关系的改善。

    依托咨询室,社区里的优秀退休党员、时传祥精神传承人、社区民警等也经常带着自己的奋斗故事、典型案例走近孩子。借助社区合唱团、书画团、模特队等优势资源,咨询室还定期为孩子们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

    更令社区干部惊喜的是,依托咨询室活动,孩子们越来越亲近社区。王历访打开手机微信向记者展示管村社区青少年假期活动群,“我们这个群专为社区孩子而建,初衷是让孩子们有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记者看到,孩子们经常在群里向社区工作人员提出各种需求、报名参加社区各类活动。

    “通过管村社区家校社共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也感到家校沟通更紧密了,学生获得教育资源、接触社会的渠道更加多元、更加安全。”革新里小学德育教师陈雅洁告诉记者,“我们三方携手共同助力了和谐亲子关系的融合,助力了良好育人氛围的营造,助力了学生完善人格的形成,助力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正满足了百姓对教育的期待。”

    “将‘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建在社区,与学校合作共同开展工作,是一次积极有益的尝试,但在推进过程中,要确保每月两次的咨询频次以及社区全龄儿童的覆盖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摸索更有实效性、可操作性的方式。”郑晓丽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专业性培训,以补足其他年龄段的咨询指导,将社区咨询服务做进家长的心坎里。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