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3年09月25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1版:要闻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安徽省金寨县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余静:

在乡村振兴路上继续做实干者奋斗者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蓓

    迎着秋日清晨第一缕阳光,青翠的远山、潺潺的溪流、错落有致的民居、如玉带环绕的水泥路——大湾村如一幅田园山水画,展现在余静面前。

    从集山区、库区和老区为一体远近闻名的穷山村,到走上红绿结合、茶旅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快道,八年多来,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大湾村成功“逆袭”,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余静,也践行了对总书记的承诺。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大湾村考察时,余静郑重承诺:“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坚决不撤岗。”这既是对总书记的承诺,也是在全体村民面前立下的铮铮誓言。如今,大湾村集体收入已经超过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7038元。

    “我会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带领大湾村人继续奋斗在乡村振兴路上。”余静沙哑但坚定的声音,在清晨的山间传得很远。

    践行承诺

    “进村就是一脚泥,一身灰,低矮破旧的民房散落在村庄、半山腰,村民灰暗的眼神深深刺痛了我。”余静清楚记得第一次来到这里时的情境。

    2015年7月,金寨县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余静主动请缨来到大湾村,成为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

    “脱贫攻坚是个‘硬骨头’,只有真正融入群众,做他们的知心人、贴心人,才能赢得群众信任,干群拧成一股绳。”32岁的余静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驻村没几天,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山洪,余静不眠不休带队巡逻、排涝,与受困村民共进退。为了摸清村民致贫原因,白天入户走访,夜晚整理资料。余静的家在金寨县城,为了节约往返时间,前几个月,她几乎没回家。渐渐的,村民对她的评价变成了:“这城里丫头踏实、能吃苦”。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大湾村考察,和村民面对面拉家常、算收入、嘘寒问暖。与当地干群共商脱贫攻坚大计,强调要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殷殷嘱托,给了大湾村干部群众极大的鼓舞。

    “这是我终生难忘的经历!只有加倍努力工作,才能不辜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余静回忆。

    群山环抱中的大湾村,经济基础薄弱,青壮年劳力常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妇女仅靠零星种养为生。

    村庄要发展,首先要解决基础设施问题。余静带队跑遍了交通局、水利局、发改委……尽可能争取项目——道路硬化、自来水全覆盖,村民的出行和饮水问题得到了解决。

    村庄要发展,还得有个好支部。余静全力推动抓党建促脱贫,依托村党组织开展“四联四帮”,发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就近就亲、量力而行为原则,结对帮扶贫困户。

    余静明白:“只有发展产业,才能实现真脱贫。”她带领全村干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因地制宜制定脱贫攻坚计划,挂图作战。

    八年间,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数次到大湾村采访。与村庄日新月异变化相映照的,是余静一次次如数家珍介绍大湾村新一阶段的发展思路、规划,是她入户时与村民亲如家人的深厚情谊。“村民脱贫致富的愿望迫不及待,一刻也不能懈怠!”余静总是这么说。

    找准优势特色,做大茶产业、做强种养业、做旺旅游业……2018年,大湾村整村脱贫“摘帽”。

    接续奋斗

    这些年,大湾村新建了现代化茶厂,引进了龙头茶企,不仅解决了茶叶加工销售难题,还为村民提供了很多就近就业岗位,同时带动了多项特色产业。

    村民在产业发展中得了实惠,一算“经济账”就乐开了怀:汪能保、张邦若老两口搬迁到大湾村集中安置点,住上了二层小楼,保洁公益岗、光伏发电分红、土地流转租金……杂七杂八一年有四五万元收入。昔日贫困户王新云,领头干起农家乐,生意一年比一年红火,年收入二三十万元……

    2021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余静也转换角色,成为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在余静看来,“乡村发展就像种树。扶贫就像呵护小树苗,让村民收入都达标,而乡村振兴就是要开花结果。虽然好像是无缝对接,其实挑战已截然不同。”

    新阶段,新挑战,“还得是干字当头!”立足当地优势,依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鬃岭的绿色资源和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党支部探索把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明确了“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的发展思路,渐渐蹚出了一条从茶旅融合向农旅融合转型发展的致富路子。

    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让余静激动不已:2022年,大湾村接待游客35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000多万元。

    如今,大湾村已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好项目也纷至沓来。今年4月,村里引进了小香薯种植加工项目,村民第一批试种就有150多亩,“按目前的长势,亩均保底收入2000多元。”村里也在加速打造“夜经济”,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对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乡村振兴缺人才,今年当选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挂职)的余静,也结合基层工作实际,跟团省委筹划“团委给政策,地方配套资金,高校输送人才到乡村”的人才引进政策。“乡村振兴大有可为,乡村也是年轻人积累实战经验、快速成长成才的沃土。”

    八年多驻村工作,余静笑称自己已经练成了一张“婆婆嘴”。“群众工作做在平时,要随时随地,根据时节,抓住时机。”在9月19日的“板凳会”上,余静又以“九一八事变”为切入口,跟村民拉呱谈心,“引导大家感党恩、跟党走”。

    眼下,大湾村正打造宜居宜业、精致秀美的和美乡村,很快又会有景观、品质的大提升。“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会继续在乡村振兴路上实干、奋斗!”采访接近尾声,余静发出邀请:请总书记再来大湾村,看看这乡村振兴新图景!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