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1年09月17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6版:创·乡村振兴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安置点变身宜居网红小镇

    斜源镇外景。

    斜源小镇的共享中心一角。

    先桃在介绍斜源小镇的发展情况。

    公园式环境、示范产业带动,昔日采煤小镇打造联合乡居式共享社区,成都斜源小镇推进产业转型,让乡村真正活起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任然 文/摄

    从成都市一路往西,车行近百公里,便是成都市大邑县斜源小镇。

    快到斜源时,蜿蜒的山间公路少有车辆。路过的几处村庄,青山绿水间,房屋整齐,但少有人烟。

    从公路拐进斜源小镇,景象迥异。路边,几乎停满各式汽车,还未到街口,已能听见人声喧嚣。

    “周末人更多。”镇妇联执委常委先桃说,“一天要接待五六千人,车能一直停到公路上,100多家民宿全部爆满。”

    在街口“共享小镇”的大招牌后,便是斜源镇的主街,一路是绿树掩映、潺潺小溪与河流相伴的青石阶梯小巷,一旁的小店均被绿植花草环绕,不时还穿插着“倒立屋”、铁艺自行车等艺术装置。年轻人、老人和儿童,小道上人来人往,或闲坐一旁,分不清谁是居民,谁是游客。

    2018年,居住在大邑县的先桃来到斜源时,“小镇已被规建得很美。”先桃说,“但街道上几乎见不到人。”

    也就是这一年,工商管理专业毕业、曾在成都市多个农村社区工作的先桃被聘为产业规划师,受当地党委、政府邀请,参与斜源的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主要负责产业挖掘和招商。

    斜源镇原是一个以采煤为主导产业的小镇,四处烟尘飞扬。2009年,成都市彻底关停当地煤矿,斜源通过返迁安置等措施,将附近5个村和1个社区的居民整体搬迁到集中安置点。

    12年来,斜源从一个普通安置点发展为宜居网红小镇,在先桃看来,成功的核心是“一以贯之县、镇顶层设计的共享理念,并有节奏地开展环境改造、示范产业带动、社区居民参与等系列关键措施”。

    共享山水

    斜源镇距离大邑县城22公里,虽处于从成都市区前往4A级景区西岭雪山的必经之路上,但地理位置并无太大优势,历史文化遗存也无太多亮点。单就某一方面的资源而言,打造特色小镇支撑力度明显不够。

    然而,斜源镇依山傍水,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成都近两千万人的庞大市场,为联合乡居和康养度假提供了足够大的发展空间。”斜源镇相关负责人说。

    不论社会如何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会改变,对高品质社区生活的要求不会改变。“共山共水共写意,共景共忆共情怀”,把斜源镇的美丽山水、生态美景共享给成都市民,打造联合乡居式的共享社区,成为县、镇两级为斜源镇的精准定位。

    第一步便是打造能吸引市民到访的幽美又具特色的环境。

    2013年以来,斜源镇在大邑县党政的统筹规划和支持下,以“镇在山中,水在镇中,景镇一体”的布局原则,建成了12万平方米的崭新场镇。在不改变原有水系分布与自然植被前提下,坚持大树全部保留的生态标准,并通过整治河道、建设游憩栈道、打造戏水平台等,在场镇引水入街,利用特色步行水街将文化、商业、娱乐串联起来,实现景观、城镇、生态和谐统一。滨河绿道、山地步道、慢行巷道,整个斜源呈现出文艺范儿,诗意栖居山水生态公园场景全面呈现。

    “阿尔卑斯山下的法国、瑞士小镇,几百年来老百姓过着安宁舒适的生活,淳朴的民风、优美的环境,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前往,斜源镇未来发展,也应朝着这个方向,不仅服务于本地居民,也服务于广大成都市民。”斜源镇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坚持以小而精、小而美的要求,空间布局、街区营造、景观设计、社区文化、新消费业态等各个环节都按照高标准,打造精品生活小镇,让游客一进入小镇,就如同走进了一家精心设计的主题民宿酒店。”

    共享“宝贝”

    有了公园式的环境,第二步就是往里填内容。

    “共享,首先是本地居民共建、共同发展。”2018年底,斜源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立,村集体以资源、农民以现金方式入股,先桃受聘出任CEO。

    “规划要生活化,不趋同、不落俗。”先桃从挖掘斜源镇本地的“宝贝”着手,开展示范产业引领。

    “2018年我们刚来时,村子里年轻人太少了,能工巧匠也少。”一次偶然的机会,先桃走访时发现一户村民家有很多竹编产品。她便与老人们沟通,请他们到镇上现场编织。“而且要编大家能用得上的生活日用品。”于是,小镇街上有了篾匠铺,成为游客常常驻足的门店。

    斜源镇种植有4万多亩中药材,如何与游客共享?经营过药店的先桃知道,板蓝根、黄葛树叶和茶叶是植物染料,于是她引领村民孵化了“一亩蓝”植物染坊,供游客进行手作体验,还开发了中药材枕头“枕中记”等店铺。如今,这些店铺也是游客必前往的网红打卡点。“中药材主题的民宿,正在规划建设中。”先桃说。

    斜源镇平均海拔800~1000米,适宜青梅生长,至今仍有百年以上的老梅林。过去,大家喜欢把青梅晒干后卖,一斤也就十多块钱,如今将其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便有了“青梅煮酒”店铺,开发了“冰青”“煮酒论英雄”等10余款青梅酒系列品牌产品,实现年销售收入8000余万元,使集体收入增加150余万元。

    在这些带有新消费理念的商铺带动下,两年间,半亩心田音乐餐厅、青青子衿、斜源书局等22家新消费场景一一呈现。“示范带动作用有了很大的成效,我们的商家从最初的五六家,已经发展到了100多家,本地居民商家占比八成。”先桃说,她和团队为每个店铺量身打造了特色美学环境,让它们各有风情,各有意境。

    精美的小镇,引来更多投资客。以“旅居+主题精品民宿”为主导,温德姆酒店投资20亿元的“春上六坪”项目落地斜源,打造文创民宿、云上树屋等;还有投资2亿元的“半山小院”村宿聚落群、投资1亿元的“探花·邸”高山设计师聚落、投资2亿元的“阡陌田园”精品林盘民宿等多个亿元级项目聚集于此。

    如今,小镇几乎家家都有好几个产业,近几年,收入平均都翻了几番,居民增加了1000多人,他们中有返乡的村民,也有到此落户的新居民。

    “从聚景、聚人到聚项目,价值转化是篇大文章,只有让乡村的价值真正发挥出来,才能让乡村真正活起来。”先桃说。

    共享生活

    在斜源镇一座跨河古建筑小桥上,很多老居民在此纳凉、聊天,游客也爱在此落脚休憩。

    “你们这好安逸啊,啥都有,有山有水,还有书店、咖啡店。和原来不一样,你们习惯不?”一位从成都来的市民和老人们闲聊。

    老人回答说:“咋不习惯,我还喝奶茶呢……变化非常大,每天人也多,我们都喜欢热闹。”

    先桃总结,斜源镇在共享振兴之路上,还有一个重要的“一以贯之”——社区居民全程参与。

    在打造环境时,镇上动员社区居民捐出以前的老旧物件,并以这些老物件为美学元素,挖掘药佛文化、山居文化、大邑白瓷文化等本土文化内涵,开发晒药巷、飞凤街等街区主游线路,布置“拾景”“听语”“随心而遇”等艺术装置,让居民既留住乡愁记忆,又居住在现代美学环境中。

    在示范产业发展中,镇上以新理念、新技能、新运营等内容培训居民,为居民赋能,组建了钩编、植物染等传统手工艺团队,培育民宿、餐饮等方面的经营能人。

    先桃介绍,镇上还成立了场镇自治管理委员会、商家联盟等群众组织,实行楼栋长、街长网格化管理,民议民定《社区居民公约》,真正做到共建共享共治。同时成功引进“3+2”读书荟等专业社会组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刚来时,大家觉得最有面子的事情就是宴席办得大,现在大家讨论的都是谁家民宿开得好、哪家环境整得美,精神面貌大不同了。”

    2020年5月初,在先桃发起下,小镇成立了“一路有你”志愿者服务队,其中80%都是女性,至今,共服务村(社区)10个、村民7000余人。

    “本土产业的培育已基本完成。”对于未来发展,先桃介绍,正从现有小镇往周边拓展,根据斜源经验,活化资源、人才、管理,希望引入能带来新兴产业和新理念的投资项目,打造更开放、更包容、更融合的共享大斜源。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