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1年09月17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6版:创·乡村振兴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甘肃漳县:让居家姐妹有家又有业

    建立全县培训网络,创建灵活就业基地、品牌车间,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积极探索农村留守妇女、“陪读妈妈”居家灵活就业途径——

    ■ 斯玉

    “既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又想挣点钱,贴补家用”,这是“陪读妈妈”、农村留守妇女等居家妇女群体的普遍诉求。

    近年来,甘肃省漳县妇联通过“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送温暖”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农村留守妇女、“陪读妈妈”离土不离乡、有家又有业的增收途径,确立发展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的工作思路,不断提升她们的劳动技能,提高就业能力,拓展就业渠道,实现在家务农、看家、挣钱三不误。

    组织培训,提升就业技能

    今年夏天,漳县2021年劳务品牌麦秆画首期培训班结束后,40余名学员分别与培训学校签订了订单合同,开始制作麦秆画。在她们手里,一根根看似不起眼的麦秆,经过剖开、压平、熨烫、上色、粘贴等多道工序,化身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孔雀图。

    “这样的特色培训不仅能让居家姐妹们学到一技之长,还为她们提供了互相交流的平台。”漳县妇联主席杜慧娟介绍说,今年以来,漳县妇联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主动对接培训机构,先后举办劳务品牌麦秆画、锡纸加工、服装加工等培训活动,全县各乡镇累计参加培训妇女300余人,培训结束后,绝大部分学员与培训机构签订了订单协议,拓宽了就业渠道。

    据了解,近年来,漳县妇联把“妇女居家灵活就业”作为推动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和破解农村“三留守”问题的重要举措,建立了全县培训网络,加大培训力度,邀请手工编织业发达地区的编织专家来漳县传授技艺,并组织妇女外出学习或进行线上线下培训;同时成立贵清山妇女手工编织协会,注册“贵清巧娘”商标,与兰州大学艺术学院对接,进行染色高端纯手工研发,并在部分乡镇、村建立编织基地,便于居家妇女就近就业。

    引进企业,在家门口就业

    “去年4月,在省妇联的牵线搭桥下,我们引进甘肃希望工贸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建设锡纸加工巾帼扶贫车间。”杜慧娟介绍说,该车间自建成以来,吸纳258名困难妇女就地就近就业,其中,居家就业妇女每月人均收入达1500元以上,车间就业妇女每月人均收入达2500元以上。

    “暑假期间,很多人都把材料带回家去加工,做完以后交回厂里就可结算工资。开学以后,来车间上班的人就更多了。”希望工贸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说,锡纸加工很简单,不需要太复杂的技术,而且在这里工作比较灵活,没有固定时间的限制。“早上,员工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再到车间干活儿,等到孩子快放学时,活儿也干得差不多了,一点也不耽误事。”

    据介绍,为了激发妇女立足岗位、钻研业务的积极性,今年来,扶贫车间组织员工接受锡纸加工技能培训,还开展了职业技能竞赛,获奖者凭奖励的积分,可在“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兑换实物。

    “下一步,我们将以创建居家灵活就业基地为抓手,打造‘漳县居家灵活就业’品牌车间,辐射带动全县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杜慧娟说。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