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2年07月21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6版:美·什刹海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悼念阮荷珍

    这不是巧合,更不是什么天意,而是阮大姐的最终选择,她要在自己钟爱的日子里,含着微笑与亲人告别,带着喜庆离开这充满爱的世界。

    ■ 苗晓红

    惊悉新中国第一位单独驾机飞天的女性阮荷珍大姐,因病于2022年6月13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她的离去,让中国失去了一位优秀的蓝天女儿,中国女性失去了一位开创新中国女飞历史的老大姐。万分悲痛之余,特发此文,悼念阮大姐的在天之灵,寄托绵绵哀思。

    阮荷珍1932年8月出生在上海,1949年9月入伍,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民立女子中学(现为上海十中)上学时,她响应党的号召,报名参军,被选为新中国首批女飞行员,1951年1月进东北牡丹江空军第七航校学习飞行,同年12月航校毕业后,分到北京空军独三团飞行。1959年10月停飞,飞行1300小时。阮荷珍1960年转业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1970年转至湖北襄樊市(现襄阳市)卫生局,1987年9月离休。

    纵观阮荷珍90年的人生历程,她顺畅过,欢乐过,辉煌过。但也委屈过,困苦过,失落过。不过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阮大姐始终是坚强的、睿智的、乐观的,幸福的,这是阮大姐一生的主线。

    第一批女飞行员人人争强好胜,不甘人后,她们不仅与男飞行学员飙着干,姐妹们之间也较着劲,都想争取第一个放单飞。第一个放单飞,即意味着她是新中国第一个独立飞上蓝天的女性,这是一份荣誉,一庄史绩,意义非同小可。为了这份荣耀,在几个飞得最好的蓝天姐妹之间暗暗地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校领导和教员组对此非常重视,第一个放单飞的学员能否成功,关系到整个女飞行学员班飞行自信心能否确立的大问题,也是最终击破“女同志柔弱胆小,不适合开飞机,螺旋桨一转不把她们吓跑也会将她们吹走”等流言的关键,更是能否完成“一定将她们培养成飞行员,一个也不能掉队”的任务、具有决定性的一步。他们根据14名女飞行学员平时的飞行成绩和身体、心理素质, 经反复研究,确定了第一批放单飞人员名单,她们是秦桂芳、阮荷珍、伍竹迪、王坚四人,至于谁第一个放单飞,由魏坚校长亲自考核后再定。

    阮荷珍虽然开始不顺,病了半个月,但经过刻苦努力,加上她聪颖机敏,不但没落下飞行进度,反而成了飞得好的学员之一。魏坚校长检查阮荷珍3个起落之后,给她的成绩全是A,并批准她第一个放单飞。阮荷珍在她寄给笔者的回忆录中,详细讲述了她放单飞时的情景,她写道:“1951年7月6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这天天气很好,所有的飞机都停飞了,平时嘈杂的机场顿时变得非常寂静。我的心紧张得快要跳出来了。我进座舱后,赵教员再一次嘱咐我‘你的技术我完全信得过,就照平时那样飞,不要紧张。’我冲教员使劲点了点头。飞机稳稳地起飞,做了一个本场航线轻轻地着陆了。我单飞得很好,机场上的人欢腾了,我也松了口气,很开心。赵教员说,魏校长对我的单飞很满意,我笑了。”就这样阮荷珍成为新中国第一个独立驾驶飞机飞上蓝天的女性。

    1951年7月6日,不仅是阮荷珍终生难忘的大喜之日,也是创造新中国妇女历史的日子,它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女性冲破了一切艰难险阻,独立驾机飞上了蓝天。她们如破壳而出的雏鹰,有了自己的飞行生命。1951年7月6日,是新中国女飞行员的诞生日,应载入史册,值得纪念。

    阮荷珍到部队后执行了大量的飞行任务,她给被围困的灾民空投过食品;给遭受雪灾的牧民空投过粮食与饲料;给志愿军运送过军用物资。除此之外,她执行过大量专机任务,1955年阮荷珍被评为空军二级优秀飞行员。她在万里云天,用一杆一舵书写出了不少传奇故事。

    延安老机场的跑道,是1945年毛主席去重庆谈判时抢修的简易跑道,跑道就在延河边上。自毛主席从重庆回延安后,就再也没有降落过像里-2型的大飞机。后来中央决定开辟空中航线,启用延安机场。

    空军将试飞延安机场的任务交给了专机部队。接到任务后部队领导很重视,选派了最强的机组,机长由副团长刘发科担任,飞行员则是翅膀已硬的阮荷珍。

    1957年1月4日上午8点多钟,阮荷珍所在机组驾驶8225号里-2飞机,从西安直飞延安,一个多小时后,他们飞临延安上空。延安是革命圣地,是阮荷珍最向往的地方,今日飞到它的上空,她激动不已,很想多看几眼延河与宝塔山,但延安机场地形复杂,四面环山,跑道条件又很差,又是第一次来这里降落。阮荷珍按捺激动的心情,全神贯注地操纵飞机。她驾驶飞机在延安机场上空做了一个300米高度的航线,但飞机进入五边准备降落时,发现高度太高,飞机有冲出跑道的危险。于是,他们停止下降,又按事先准备的第二套方案,做了一个200米高的小起落航线,作低目测着陆,这次他们成功了,飞机轻轻地落在跑道上。

    当飞机在指定地点停稳后,一下就被欢迎的人群围住了,机场里聚满了从四面八方窑洞里跑来的老乡。当他们发现机组中竟有女飞行员时,人群更加激奋,不少人高声呼喊着:“女飞行员,女飞行员!”听到喊声,群众如潮水般向阮荷珍涌来,竞相目睹女飞行员的风采。后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干预下,机场秩序才逐渐恢复正常。这狂欢的场景,令阮荷珍感动不已,再一次切身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女飞行员的荣耀。下午,阮荷珍他们从延安起飞返回西安。飞离延安时,阮荷珍望着翼下的山河,兴奋地暗自欢呼道:“革命圣地延安,我飞来了,这是我一生的幸福!”

    有一年,阮荷珍多次执行送文件的任务。执行这样的任务要求很严,要求飞行员必须具备高超的飞行技术和很强的应变能力。阮荷珍在执行任务中,曾遭遇过雷雨和低云天气,她凭着丰富的航行经验和超常的心理素质,每次都化险为夷,安全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执行任务的时候,不能单独行动,不能打电话,也不能探亲访友。每次到上海送完文件后,就住在市区巨鹿路空军招待所,这里离她家很近,坐公共汽车不到三站地,步行用不了半个小时。自1949年参军离开上海后,她近10年时间内没有探过家。她多么想见到亲人啊!可是阮荷珍严格遵守上级规定,压制着强烈的思亲之情和浓浓的乡愁,没有独自迈出招待所半步,她只能利用乘车进出机场的机会,从车窗里向外观望变化着的大上海,寻找儿时的记忆,阮荷珍真正做到了三过家门而不入。

    1959年她父亲被打成“历史反革命”,被捕入狱。她不能再飞行了。同年10月,上级给阮荷珍正式下达了停飞命令,她也因此没能入党。直到1978年她父亲被平反昭雪,阮荷珍背了整整二十年的政治包袱才卸掉。1979年4月,47岁的阮荷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一生中的最大愿望。阮荷珍一生热爱中国共产党,身处逆境的时候,也没有动摇共产主义信念,也没有放弃入党的目标。从参军的那一年起,她每年都要写入党申请书,一写就是二十八年。

    笔者曾问过阮大姐,你这一辈子写过多少份入党申请书?她异常激动地回答道:“晓红,你让我说具体数字我说不出来,因为次数太多,我实在记不清了,但有一点是清楚的,自穿上军装开始,二十八年间,我每年都要写入党申请书,都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纵然一辈不能履行入党手续,我也是一名永远忠于党的共产党员。”

    入党第二年,她就被评为优秀党员。

    很多人都忌讳“13”这个数字,而阮荷珍大姐却特别钟爱这个数字。她喜欢穿印有13号号码的运动衫,还特地穿着它到照相馆照了一张半身相,在照片的背面还写上了“我最吉利的数字”7个字。阮荷珍大姐为啥对“13”情有独钟?原来这是她的结婚纪念日,这天上午,她与飞行员战友陆琦领取了结婚证,结为夫妻。

    阮大姐婚后生活充实甜蜜,她与陆琦相敬如宾,患难与共,走过了银婚、金婚,钻石婚,正向白金婚迈进时,疾病终止了她前进的脚步。这一天正好也是“6月13日”,是阮大姐最钟爱的日子。这不是巧合,更不是什么天意,而是阮大姐的最终选择,她要在自己钟爱的日子里,含着微笑与亲人告别,带着喜庆离开这充满爱的世界。

    阮荷珍大姐的一生是无悔的一生,是鲜亮的一生,是不负韶华、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一生。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