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2年08月01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5版:家闻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抱娃毕业=人生赢家?

大学生结婚,过不被定义的人生

    当代大学生更强调婚育对个体的意义和价值。 资料图片

    郭给一家人

    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婚育是两个家庭的事,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做好身心准备,大学生在校期间结婚生子,应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对未来做好清晰的规划再做决定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张明芳

    拿着二胎女儿的出生医学证明,郭给(化名)的幸福溢于言表,“一儿一女,人生大事圆满完成。”

    三年生两个宝宝,本不稀奇,但在读研期间三年抱俩,郭给的经历成了学院老师口中的“传奇”。

    今年毕业季,女硕士、女博士抱娃参加毕业典礼的新闻获得网友的广泛关注。网友评价:学习生活两不误,简直人生赢家!

    2005年,国家颁布了修改后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删除了原规定的“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做退学处理”,意味着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需要获得学校同意,只要达到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即可登记结婚,这个规定将适龄结婚的选择权交到了学生手中。

    那么,十几年过去了,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否会选择结婚,婚姻对他们的学习及自身发展是否带来影响,在三胎政策出台的今天,他们对于生育又有哪些规划?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对此展开了采访。

    在校结婚:为爱冲动还是早有打算?

    2021年9月,拿到辅导员开的七天婚假条,尚雯(化名)如愿以偿地出嫁了。婚礼当天很热闹,15辆婚车,十六万八千元的彩礼,婆家很有面子,“初中学历的儿子把大学生娶进门了。”

    “90后”的尚雯当时还是河北邯郸大学会计学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经闺蜜介绍,与丈夫相识于网络,微信聊了一年后,2021年5月见面,9月闪婚。

    尚雯的丈夫家住邯郸市大名县,尚雯是大学生,家住邯郸市里,在旁人看来,这两个人并不般配。“你看上他什么了?”同学们对此十分不解。“我们家老头(管丈夫叫“老头”)有什么事都跟我说,走到哪里都带着我,让我很有安全感。”尚雯说,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己对身材的自卑,“本来以为婚姻对我来说很难,没想到我找到了愿意珍惜我的人。”

    于是,尚雯义无反顾地走进了婚姻。

    如此义无反顾的还有辽宁沈阳的郭给,2018年,24岁的郭给嫁给了自己的大学本科同学。第二年生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宝宝,当时,她还是一名研二的学生。“结婚生育对于我来说,都是计划之内的事。”1994年出生的郭给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成熟。

    本科就读于沈阳师范大学,毕业后,郭给选择了工作两年,2018年,她考取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研究生开学之前的6月份,郭给按照原定计划结婚了。

    “你不该为了一棵树,放弃整片大森林啊。”面对闺蜜们的调侃,郭给并不在意,认定了丈夫就是她要嫁的人,和爱的人走进婚姻是水到渠成的事,她并不觉得有什么遗憾。

    宝贝计划:经济考验还是身心试炼?

    郭给的选择对于其他同学来说像是一场勇敢的冒险,而她的计划远不止于此。“我打算研三时生孩子”,郭给与丈夫商量。然而,研一下半年,郭给怀孕了。她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按部就班地做好准备。为了尽可能不耽误学业,整个研一她几乎把所有能选的课都选了,发论文、做调研、跑实践,连课余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尽最大可能把学分修满,为研二的生产留下足够的时间。

    三月的沈阳依旧滴水成冰,据郭给回忆,那时一周五天都有课,早晨6点多起床,7点出门,自驾40~50分钟到学校,怀孕初期她妊娠反应严重,“开车时我把塑料袋挂在耳朵上,挨到红灯就吐,一边吐,一边哭。”郭给感慨地说。

    研二上学期她只剩最后4个课时的选修课,预产期第二天她还没有生产的迹象,就拉着老公、带着待产包照常到学校上课。下课时,老师问:“小郭同学,预产期哪天啊?”她回答道:“昨天。”老师大惊失色:“现在、立刻、马上回家待产,你可真能挺啊。”4天之后,郭给大儿子出生。

    而后,毕业论文即将开题,郭给的整个月子都是在电脑前度过的,月子中心查房大夫总是说:“眼睛不要啦!”“没有办法啊,比起眼睛,我更想要毕业。”出月子的第三天,她顺利返校,成功开题。

    到了研三,郭给发表了两篇期刊论文,完成了四万字的毕业论文,并顺利通过盲审和答辩,无数一边泵奶一边码字的夜晚见证了她初为人母的这一年。

    原以为这就是人生最狼狈的一段时期,没想到,预答辩结束后,郭给发现自己又怀孕了,她平静地给丈夫发信息:恭喜迎来二胎时代。意外到来的二胎带来欣喜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妊娠反应,当时面临毕业,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让郭给的情绪十分糟糕。“是老公的支持和包容让我挺过了那段焦灼的日子。”

    让郭给特别感恩的是家人的支持,丈夫是做生意的,小家的经济条件不错,再加上双方父母的帮衬,家里请了保姆带孩子,减轻了许多育儿压力。

    无惧眼光: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虽说结婚生育是个人的选择,然而身在校园环境中,当看到一个挺着孕肚的学生走在路上,人们还是忍不住多看几眼。对于这样的眼光,郭给再熟悉不过了。“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郭给开玩笑说。“要有强大的内心,别人的眼光是次要的。”郭给始终这样认为。

    除了强大的内心,老师同学们的关心照顾也给了郭给莫大的支持。郭给回忆,“研一时,有一门社会经济学课程,当老师讲到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时候,特意提到小郭同学身先士卒,为祖国未来做出贡献。”在场的同学们也都会心一笑。每次郭给挺着肚子去食堂打饭,阿姨就会问,“多来点吗,够不够吃?”会主动给她添饭。当时的学院书记还打趣道:“孩子现在就听博士讲课,胎教特别好。”

    ……

    谈起怀孕的时光,郭给记得更多的都是温馨的场景。

    如今,已经顺利毕业的郭给在一所学校当老师,她很感激自己研究生的学习和经历,不但在学术上收获了知识,还拥有了两个可爱的宝宝。比同龄人更早成家,在就业上也有了更多的优势。

    “有人认为孕妇不可能搞学术,这是偏见。”郭给说,“我认为做学术这件事和身份、性别、年龄都没关系,不管你是不是孕妇,在不在哺乳期,只要始终保持一颗上进心、对专业和生活怀抱热忱,每个人都能做到。”

    在郭给看来,人生的广度和深度都应该由自己定义,不要被所谓的过来人束缚了自己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每个人都应该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相比郭给清晰的人生规划,尚雯对未来还没有明确的目标。婚后,大四的她在一家公司做实习客服,目前还没有正式工作的她面临不小的就业压力,对未来充满担忧。

    丈夫家是开货车的,从大名县往返天津,来回3天一趟能赚2000元,丈夫现在还没有货车驾照,跟尚雯的公公一起跑。“等我考下驾照来,一个月挣几万块,足够养你了。”他时常这样说。

    正在备孕的尚雯说:“我想考教师资格证,找个固定工作。”她不想做全职妈妈,不想跟婆家伸手要钱。婚后的她跟公婆住在一起,丈夫脾气有点暴躁,偶尔也会有矛盾。“周围的人说我从邯郸市嫁到这儿来,真的很有勇气。”尚雯对此不置可否。尚雯有时也想,婚姻生活好像不像自己想得那么美好,如果当初没有那么早结婚,现在又如何?

    无论是尚雯还是郭给,因为比同龄人更早进入婚姻,使她们尝到更多的人生滋味,不论是苦还是甜。

    尊重选择: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如今的大学生们对在校期间结婚又是什么态度呢?

    北京邮电大学大二学生孙欣卓认为,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在校期间结婚是很正常的。“目前高校和整个社会对婚育选择的看法都更宽容了。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她们是有合理的、充分的理由才做出那样的决定的。”

    对自己而言,孙欣卓说:“如果遇到真正合适的人,彼此三观一致,我觉得在保证学业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可能会选择在校期间结婚。”心理学家也指出:拥有亲密关系的人比没有亲密关系的人幸福感更高。“个人的发展不应该和恋爱婚育冲突,二者是可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孙欣卓说。

    不过孙欣卓也认为,不管是在校期间结婚还是毕业后结婚,婚前要尽量保证双方经济条件较好,结婚才能有更好的体验,爱情也会比较纯粹。反之,条件不好就很容易分手,因为要面临找工作、租房子、异地等压力,婚姻也难以维持。“遇良人先结婚,遇贵人先立业,未遇良人先自立,未遇贵人先自修。”虽然只有19岁,孙欣卓对于婚姻的看法出乎意料的清醒理智。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段鑫星曾经开设过一门“恋爱心理学”课程,她表示:“当前,人口问题成为国之大计,年轻人的婚育问题也备受关注。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青年一代对自我发展、提升能力等成为优先选择,学历越高,婚龄越晚也是一个普遍现象。”

    段鑫星表示,现在的年轻人在婚恋观上更加自主,也更加多样化。更愿意多些恋爱经历,再充分考虑后进入婚姻。每个人的选择更加个体化,他们喜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生活。而现实中竞争的压力、高房价等客观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代年轻人的婚恋产生潜在的影响。

    这一观点在《中国大学生婚育观报告》中也得到印证。该报告研究发现,在当代大学生眼中,婚姻和生育的价值基础已经发生变化,他们不再认为结婚生育是为了获得保障,而更强调婚育对个体的意义和价值。

    针对在大学里结婚生育的现象,段鑫星认为,这是非常个体化的选择,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每对恋人也有选择是否在大学结婚的自由,如果大学生恋人选择在大学结婚,应该得到尊重。

    但是,段鑫星也表示,大学生正处于成人初显期,在未来的不确定、经济不独立的状况下选择无缝结婚是人生的一次冒险。据她观察,绝大多数学生会采取审慎理性的态度对待结婚这件人生大事。

    当然,如果有学生选择在校期间结婚生育,“我会希望他们能考虑清楚三个问题:第一,对未来的婚姻生活,你真的准备好了吗?第二,你们未来的育儿计划是什么样的?第三,你们如何应对两个家庭?”段鑫星说,“婚育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做好身心准备,大学生在校期间结婚生子,应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对未来做好清晰的规划再做决定。否则过早步入婚姻,在现实面前,原有的爱情很容易变成一地鸡毛。”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