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2年08月12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5版:经济女性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她通过设计制作科学实验教具、培养科学教师、开发科普基地等与当地学校达成合作,成为校园科学教育的有力补充;二次创业打造营养团餐、成立“食育”基地,尝试把营养配餐的理念在餐桌上传递给孩子和家长——

万美英:寓教于“趣” 寓教于“食”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徐阳晨

    今年5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通知》,提出“支持师范院校与科普教育基地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社会科普资源、科技创新第一现场开展教研,优化教师培养”,为解决我国长期以来科学老师短板问题指明了方向。

    “多年来,我们和北京、河北、内蒙古等地师范院校建立了实习合作基地,每年接收100名实习生到公司实习,并聘请北京市特级科学教师彭香等专家,为中小学校提供科学教师培训讲座。”北京昊科教育科技集团创始人万美英在接受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介绍,自2006年,昊科开始自己培养专业的科学教师,并在业内树立口碑,部分离职教师前去公立学校求职,对方很愿意接受。她希望,遵循新政指引,集团悉数培养的百名科学实验老师、科普基地未来能与教学一线更为高效地对接,发挥专业作用,提供资源支持,为科学教育体系的发展贡献企业力量。

    打造低幼版教具,种下科学的种子

    2000年初,就职于西单图书大厦的万美英长期接触到国外优秀自然科学实验类教材,眼界随之开阔。“我生于20世纪70年代,没接触过‘科学实验’这门课,许多物理、化学知识也是‘纸上得来’,一知半解,懵懵懂懂。”抱着这个遗憾,万美英希望有机会将有趣的、可实操的实验课程融入科学教育,让科学的种子早早地落在孩子们心中。

    据悉,当时国家尚未将自然科学纳入义务教育必修课,各地学校围绕科学课“怎么上”“由谁来上”“能不能上好”等问题莫衷一是。小学科学在实践中存在课程适宜性、可操作性、时代性和整体性有待增强等问题,有的学校教具缺损、陈旧情况严重;有的学校没有专职科学老师,由其他科任老师兼职;课程设计也缺乏统一标准和科学评价。

    将专业化的社会力量注入科学教育发展,是国家规划科学教育发展的重要路线之一。但这也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一个艰难的启程。

    2002年,万美英辞职创业,组建科学教育培训团队,先后赴英国、德国、日本参加国家教育会展,学习高水平、成熟化的教具制作经验。“从低年级的万花筒、小手电筒,到高年级的张力实验、大气压力实验等教具,我们通过学习借鉴,自己设计,自己生产定做。”

    万美英回忆,当时市场上的教具标准不一,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找到低幼版的系统化科学实验教具。例如,市面上电磁铁的教具大多是用一个钉子,缠上铁丝来模拟电磁铁原理,无法真正“动起来”。她和团队就想方设法引进国外教材包,反复和国内教材结合测试,最终开发出更接近于电动机配件的可动电磁铁教具,并申请获得国家专利,所开创的特色教育课程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国家重点科研课题。

    以实验为密钥,探索科学教育“趣”空间。2007年,北京史家小学与昊科教育率先合作,将科学实验课纳入课后兴趣班。“我们最初心里也没底,因为当时的兴趣课主要以舞蹈、绘画为主,家长们愿不愿意报班,孩子们感不感兴趣,都是未知数。”令万美英意想不到的是,科学实验开班后受到家长和孩子的热烈欢迎。

    从一个学校试点到全国200多个学校同时开课,每年面向20万学生授课。万美英笑着给记者看当时的授课照片,“你看,每次上课,老师们要把大包小包的实验器材搬来搬去,学生都叫实验课老师是‘刘姥姥进大观园’。”

    二次创业,将“食育”摆上餐桌

    2016年,万美英赴日本参观学习学生营养餐供应链后,感触颇深。从学生餐取材、搭配到配送,标准化流程之下体现出高度成熟的营养团餐理念。回国后,万美英和团队开始大规模开展调研工作,了解当下学生团餐配送市场发展情况,希望能将所学经验付诸实践。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投身团餐等于是第二次创业,我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吃得更好,更有品质。”长期调研后万美英发现,与其做一份合格的“盒饭”,不如“寓教于食”,将食材作为特殊“教材”,把营养配餐的理念在餐桌上传递给孩子和家长。

    2019年,近5000平方米的中央厨房在北京市大兴区建成,作为学生餐安全生产的源头,按照设计人员的建议,万美英将配餐车间分为两层,一层为吊汤、炖煮食品、冷食、包装等车间,二层为蔬菜、面食加工和食品检验车间。“中央厨房基本是全自动运行,在洗菜、切菜、烹饪环节减少了人为污染,效率更高,安全监测更加智能可控。”

    “根据国家标准,我们从大型农业生态园及食材原产地直接采购,并要求供应商提供食材检测报告。”万美英拿着一份从中央厨房带出来的黄瓜向记者介绍,哪怕是一份最简单的普通食材,进入中央厨房检验检疫室后,所检测的数据会全部自动保存到公司内部数据网,以便随时监管备查。为了让团餐食材更为“天然”,万美英正考虑与基地附近的村庄合作,签署生产供应有机蔬菜协议。

    为了更好实现食育教育,在中央厨房楼上,万美英团队还打造了综合性食育体验基地。记者看到,在学校组织或家长陪同下,孩子们在食育基地中不仅可以体验“挤牛奶”“做奶酪”等场景互动,而且可以通过“营养计算机”,测算各类膳食搭配营养价值,数读“食谱”。特别是在“识茗馆”“拾遗馆”等展示非遗饮食文化的场馆内,孩子们对动手制作关中花馍、驴打滚、艾窝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踊跃参与。

    “从食育馆接受了系统的学习后,孩子们对我们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产生了更深的兴趣和敬意,并且动手能力也不断提升,对花钱买零食这一习惯也有了更为成熟的认识。”一位家长体验后对记者说。

    2020年下半年至今,食育基地共接待了62所学校,27554人。“我不仅要让孩子们吃得好,更想教会他们如何寻找食材、制作食材、合理搭配膳食的方法。”万美英表示。

    谈及疫情反复的影响时,万美英一度哽咽,“总共一万多平方米的中央厨房和食育基地开工运转,单靠团餐利润是远远不够的,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但即使经营困难,也从未想过放弃。”在疫情最严重的困难时期,昊科坚持给数百名员工发放基本工资,缴纳社保。同时,万美英通过开展线上素质教育课程、供应防疫餐等方式拓展业务线,多举措夯实企业抗风险能力。

    “未来,我们会进一步深耕‘食育’,继续在青少年群体中大力宣传推广营养健康饮食理念。”万美英坚定地说。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