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2年08月16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5版:知·新女学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中国空气动力学主要奠基者:陆士嘉

    陆士嘉

    陆士嘉与张维

    主持人:章梅芳(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陆士嘉(1911年-1986年),原名陆秀珍,生于江苏苏州,中国流体力学专家,教育家,近代力学奠基人路德维希·普朗特(Ludwig Prandt)唯一的亚裔女弟子。她在乱世之中见证了一件件载入史册的世界大事,也在跌宕起伏的浪潮中,与物理学一道谱写了自己的人生华章。

    陆士嘉出生于一个大家族,祖父陆钟琦为晚清进士,历任江苏布政史、山西巡抚等职。辛亥革命爆发后,陆家遭遇重大变故,祖父母、父亲等被闯入巡抚衙门的新军所杀,所幸刚出生不久的陆士嘉和母亲得以逃生。逃亡至北平后,陆士嘉寄居在母亲的弟弟施今墨家。

    1918年,陆士嘉考上北京师大一附小,在班上遇见了两个同样非凡的男同学,一位是后来成为中国著名固体力学家的张维,也是与陆士嘉一生伉俪情深的伴侣;另一位是后来成为“两弹一星”元勋的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少女时代的陆士嘉与两位少年一同成长。

    1926年,“三一八”惨案爆发。15岁的陆士嘉参加了悲壮牺牲的刘和珍的悼念会。在《居里夫人传》的激励下,陆士嘉决心将科学作为捍卫民族的武器。1929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师大物理系,成为该系唯一的女生。自此,她将聪明才智全心全意灌注在攻克各类物理学难题上。1937年,已经与陆士嘉成为伴侣的张维获得第5届“中英庚款”资助前往英国留学,而陆士嘉也毅然自费前往德国,一心要拜入近代力学宗师路德维希·普朗特的门下。

    作为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普朗特不会轻易被一位东方女学子的执着而打动,他随性扔给陆士嘉几本书,要求她两个月内参加考试。令他没有料想到的是,陆士嘉以令人满意的成绩通过了考核,成了他的弟子。随后的几年,陆士嘉在德国渡过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常面临经济困难甚至忍饥挨饿的绝境,但这并未成为陆士嘉攻坚克难的障碍。1942年,陆士嘉顺利完成论文《圆柱射流遇垂直气流时的上卷》并取得博士学位,还获得了洪堡奖学金。1945年,二战结束后,陆士嘉立即踏上归国之路,准备用自己多年所学助力祖国的复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陆士嘉作为当时国内最重要的航空科学家之一,积极投身到祖国航空科学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之中。1952年,陆士嘉以筹备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参与筹建北京航空学院,并担纲空气动力学专业教研室主任。在她的主导下,北京航空学院建立了多个超风速风动配套设备。她还突破苏联航空教育体系,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空气动力学本科专业,为中国空气动力学培养出大批人才。这一时期,她积极参与创建了一整套低速风洞和我国第一个高速风洞。20世纪70年代,陆士嘉重新翻译了导师普朗特的巨著《流体力学概论》。

    1982年,她发起、主持了在福州举行的全国第一届边界层和黏性流体力学会议,对新兴流体力学分支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科研一线退下来后,陆士嘉致力于教学工作,为给学生备课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一度因繁重的工作压力而失眠,身体状况每况愈下。1986年,陆士嘉在病逝前不久还在坚持教学,甚至躺在病床上与学生讨论科研问题。陆士嘉将一生贡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即便在困境中成长,在逆境中生存,陆士嘉也始终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其高尚的品格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