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2年10月13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4版:视点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仰望星河 “天宫”寻梦

——中国空间站第三次太空授课活动侧记

    十月十二日,在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地面主课堂,学生收看“天宫课堂”第三课。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范语晨

    “这是我们第三节天宫课堂了,同学们是不是等得有点儿着急了呢?今天我们换了间教室继续给大家上课!”

    10月12日下午,航天员陈冬的声音从中国空间站传来。

    问天是中国空间站首个实验舱段,万众期待的“天宫课堂”第三课就在这里开讲——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

    此次地面主课堂设在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分课堂设在山东菏泽、河南郑州和云南大理。当天下午,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地面主课堂,同青少年们一起聆听了新晋“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带来的精彩太空科普课。

    水球变“懒”、扳手调头……太空微重力再显“神威”

    16时01分,“天宫课堂”正式开讲。航天员刘洋先带着大家参观“新教室”,一览问天实验舱生活区——

    微重力环境下,三位航天员的睡眠区纵向排布;温馨的家人合照映入眼帘;太空厨房、太空自行车、卫生间等一应俱全……刘洋介绍道,问天舱可以独立支撑乘组在轨生活。

    太空微重力环境不仅让航天员可以在任何方向睡觉,还为许多有趣的科学实验创造了条件。今天的几组太空实验里,微重力再次大显“神威”。

    只见,航天员陈冬将三根粗细不同的塑料管同时放在有颜色的水中,最细管子内的液面飞速到达了管顶!

    “由于在太空中没有了重力作用,液体表面张力作用会更加明显,液面上升得更快。”陈冬向同学们解释道。

    刘洋接着讲道,这个实验看似简单,它的原理却应用很广。比如航空器发动机的燃料储箱,就利用了液体的毛细现象。“但是,如果燃料来回震荡,就会给我们的燃料箱一定的冲击力,容易造成危险。那么如何减少震动带来的冲击呢?”

    带着这个问题,刘洋开启了另一个有趣的实验——水球变“懒”。

    地面的同学们纷纷好奇,水球怎么会像人一样变懒呢?航天员提前准备好的一只紫色水球出现在屏幕上。刘洋先用注射器排出空气,快速冲击这只水球,只见水球开始剧烈振动。

    这时,刘洋向水球内加入了一个空心钢球,水球仿佛有黏性一样,将钢球包裹在里面。当刘洋又用同样的力度冲击它时,我们看到,振动确实变小了,水球好像变“懒”了一样!

    刘洋告诉大家,钢球的加入使流体的振动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只有在微重力环境中才能呈现在我们眼前。

    授课继续进行,奇观妙趣次第出现:在地面上,用越长的吸管喝水越费力,而在微重力环境下,刘洋毫不费力用2米长的吸管成功喝到芒果汁;陈冬抛出的扳手在空中旋转时,竟能够自己不断“调头”,改变方向……

    新鲜与奇趣背后,科学的种子悄然播撒心间。如陈冬所说,“在太空环境中做实验,帮助我们发现了一些与地面不同的现象,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一些科学原理和科学规律。”

    植物生长研究展示:天宫里的“禾下乘凉梦”

    “同学们,这是生命生态实验柜,它由一个个像小房间一样的模块组成,每个房间对应不同的研究对象,就仿佛是动植物的太空旅馆。这个实验柜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未来在月球乃至火星上实现长期生活。”

    航天员刘洋介绍的生命生态实验柜是问天实验舱配备的四个科学实验柜之一。此次太空授课的一大亮点,就是带同学们看看,植物在太空中生长得怎么样。

    一抹抹绿意给空间站平添了许多生气。陈冬向大家展示了问天实验舱里种植的生菜和小麦:“太空生菜味道美极了,小麦的长势也特别好!”

    接着,航天员刘洋又从生命生态实验柜里拿出了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植物——水稻。同学们看到,经过70多天的生长,水稻种子已经长成了一颗颗水稻植株。看着碧绿的水稻植株,刘洋满是深情与希望:“这个实验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实现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寿命周期的培养。非常期待能够在中国空间站收获我们自己种植的粮食,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在月球甚至在火星,我们都能实现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

    正在进行的植物种植实验在天宫课堂上同步展示,让地面的同学们大呼过瘾。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空间应用发展中心主任张伟告诉记者:“把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贯穿到太空授课当中,是此次授课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特点。梦天舱发射后,我们将会开展包含空间材料、基础物理等领域的研究,未来天宫课堂的内容也会更加丰富。”

    天地互动:让航天梦生根发芽

    异彩纷呈的太空实验激发了同学们无穷的好奇心。在天地互动环节,地面主课堂和各个分课堂的同学们踊跃发问——

    “您刚才说生命生态柜是动植物的太空旅馆,那以后还会有哪些动植物住进太空旅馆里呢?”“太空中没有上下左右,也感受不到重力,为什么拟南芥和水稻的根还能向下扎到土壤里?”

    三位航天员一一答疑解惑,时而被有趣的问题逗乐,时而惊叹于同学们的奇思。当来自北京市中科启元学校的熊亮媛问道“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时,他们欣喜地感到,航天的种子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陈冬高兴地回答道:“就像你刚才说到的,我国已经启动了第四批预备航行员的选拔。要成为一名航天员,要经历严格的选拔和训练,我相信只要你坚定理想,认真学习,锻炼身体,未来一定有机会加入光荣的航天员队伍中!”

    向星河问天,在“问天”闻道。50分钟的太空科学之旅转眼就要结束了。地面的同学们依然在回味这堂妙趣横生的太空课。熊亮媛兴奋地对记者说:“今天有机会现场听课,与航天员直接对话,我觉得特别幸运,也很受鼓励。特别是女航天员刘洋、王亚平两度进入太空,更坚定了我成为航天员的决心。”

    屏幕那边,三位航天员向地面课堂挥手道别,热情有力的寄语飞入同学们心间——

    “我们在金秋十月一起度过了一段精彩时光,不久后我们的梦天实验舱就要发射入轨,同时我们将见证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的历史时刻。我们非常期待同学们在未来可以把我们的太空家园建设得更好!”陈冬说。

    “同学们,强盛的祖国让我们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希望大家踔厉奋发,笃行不逮,勇敢追梦,把自己的努力汇聚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程中!”蔡旭哲说。

    “同学们,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伟大时代,希望你们心怀山海,眼有星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共同创造更加精彩的未来!”刘洋说。

    “科学与太空相互碰撞,知识和奇妙完美结合,尽在天空课堂。同学们再见!”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