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4年03月09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2版:要闻综合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江西省峡江县南下村党支部副书记、妇联主席石玉莲:

为“幸福梦”奋斗 把“泥饭碗”变“金饭碗”

    标兵说 

    “我将带领村民们继续感恩奋进、勇毅前行,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尽一份力。”

    ——石玉莲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刘旭

    “作为一名来自最基层乡村,每天跟土地打交道的女农民,能够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这样至高的荣誉,感觉自己特别幸运也特别自豪。”3月8日,在江西省各界妇女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14周年大会上,“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金坪民族乡南下村党支部副书记、妇联主席石玉莲的发言让人印象深刻。

    熟悉她的乡亲们都知道,石玉莲是一个不服输、爱“折腾”的人。曾经的她,因为爱“折腾”背负一身债务,被人奚落一事无成。

    1993年,石玉莲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入南下打工的队伍中,“当时去的是深圳,但那时候在深圳我只能干最脏最苦最累的活儿”。

    1995年,石玉莲带着弟弟一起回到老家峡江,开始尝试创业。从养蛇、办蛇酒厂到种果树、种药材再到林下养殖,近十年间进行了多次尝试,但均以失败告终。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石玉莲不甘心,决心要继续“折腾”。

    2012年,在党的“三农”政策帮扶下,石玉莲报名参加了“一村一品大学生工程”,40岁的她成为一名农民大学生,走进江西农大学习农业技术与管理。在学校里,她第一次知道了水稻直播技术。“这个‘直播’不是电视直播,而是把种子直接播撒到田里。”石玉莲说,以前大家种田要先育秧再插秧,一人一天最多插一亩,学了这项技术,十分钟就能完成。

    回到家,石玉莲就在自家田里开干。刚开始大家都不相信,别人家的秧苗已经育满田了,她家的田里还是光板一块。有人笑话石玉莲说:“你会种田?你会种草还差不多!”

    但到了收割的时候,石玉莲家的水稻迎来了大丰收。

    “一个人富了不够,还要带着大家一起富。”尝到科技种田甜头的石玉莲把水稻直播技术做了普及。

    从怎么选种、怎么催芽,再到把种子种到田里要注意哪些事,她都手把手教给大家。她还组建了优质水稻专业合作社,把水稻直播技术推广到周边近万名农户的田里。

    “再到后来,我们的田里从种到收基本上是机械化播种,喷药用上了无人机。我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也成了无人机飞手,一个人可以管1000多亩田。”石玉莲自豪地说。

    此后,爱“折腾”的石玉莲仍一直在寻找能让种植过程更简单、省力,也更节约成本的新技术,希望能让种田这个“泥饭碗”变成“金饭碗”。

    2022年10月,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在首场“代表通道”上,石玉莲听到同样作为代表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植物病理学专家朱有勇关于水稻旱作技术的介绍,并与朱院士约定到江西指导大家使用水稻旱作技术。

    如今,朱有勇院士团队不仅牵头成立了江西峡江旱地水稻科技小院,还完成了水稻旱种品种早稻、中稻、晚稻的首次种植实验。

    刚刚过去的一年,石玉莲创办的农业基地又迎来了新的收成——新建农业大棚42个,新增种植面积20亩,新增西瓜产量10万斤,甘蔗6万余根。她还带动村民进行水旱轮作,种植甘蔗、西瓜、玉米等经济作物近百亩,长期在基地务工的低保户、脱贫户每人平均增收5000余元。

    “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我将继续做一名爱‘折腾’的新农人,带领村民们继续感恩奋进、勇毅前行,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尽一份力。”石玉莲言语铿锵。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