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
2024年04月03日

关注此公众号看
《中国妇女报》

第4版:视点评论
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栏目:中国故事女主角

陕西省陇县儿童福利院院长朱培娟:

让孩子们感受到母爱,是我的最大追求

    朱培娟正在辅导孩子课外阅读。受访者供图

    / 人物小传 /

    朱培娟,陇县儿童福利院院长,曾获“陕西省十佳春蕾园丁”“最美宝鸡民政人”等荣誉,被评为“中国网事·感动2023”十大年度人物。2007年5月,陇县儿童福利院成立,当时已是市级教学能手的朱培娟放弃了教师身份,担任该院院长一职。在她的不懈努力下,福利院先后有34名孩子考上大学,4名孩子光荣入伍。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党柏峰

    □ 梁会平

    “对儿童福利院的这些孩子,我没有想过回报,一句‘妈妈’就是对我最高的报答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母爱,这是我的职责,也是我多年来的最大追求。”作为陕西省陇县儿童福利院的“当家人”, 朱培娟17年来一直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我就是要让他们感受到母爱,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院子挺大,但新建的宿舍、办公室装修简陋,没有几件像样的东西。我到的时候,孩子们和同事都投来了异样的目光。”时至今日,朱培娟依然记得第一次踏进福利院的情景。

    前身是“陇州孤儿院”的陇县儿童福利院成立于2005年5月,成立以来县上一直为没有合适的院长而发愁。一个偶然的机会,正在陇县西大街小学任教的市级教学能手朱培娟得知这一消息后,萌生了想去试一试的想法,可当她将这一想法告诉家人和朋友时,却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对和质疑。

    “我就是要让他们感受到母爱,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朱培娟态度坚决,毅然走进陇县儿童福利院。

    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儿童福利院是民办性质,没有固定的资金支持,作为院长的她,不但要管理好日常事务,操心好几十名孤儿的安全,还肩负着募集善款的重任。

    “有时候去找一些企业单位能得到支持,但有时候也会吃闭门羹,还有的会说些风凉话,把我当作骗子。”朱培娟风里来雨里去,上西安、去宝鸡,跑企业、进工厂,虽然也曾伤心过,但每当看到孩子们那童真的笑脸,她都会重燃斗志,继续上路。

    令朱培娟欣慰的是,多年的坚持,让她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关注:孩子们的生活费有着落了,水电、取暖等各项费用有着落了;每逢大型节假日,县上领导和相关部门都会来看望孩子们,为孩子们送来节日的关怀和温暖;还有一些公益组织,多次为孩子们捐送学习、生活用品等,并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只要娃们安好、有出息,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在福利院,朱培娟不仅要时时关心孩子们的衣、食、住、行,还要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和学习情况。“福利院条件相对比较简陋,最怕的就是孩子们生病。只要有孩子感冒发烧,我心里就会很担忧,有时候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朱培娟说。

    为了掌握每个孩子的情况,朱培娟把孩子的家庭、生活、学习情况,详细地记录在笔记本上,尤其是对每个孩子吃哪种药物过敏、家里有什么遗传病史记录得特别清楚。

    “再苦再累,但只要娃们安好、有出息,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数十年如一日,每个孩子喜欢吃什么、穿多大码的鞋,谁这学期学习又进步了,朱培娟都了如指掌。

    王丹(化名)从小刻苦用功,2012年她以583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大学,成为福利院里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每当她休假回到福利院,我就鼓励她好好学习,让她给其他孩子做出榜样。”朱培娟说,看着孩子们一个个有出息了,自己的付出有了更大的回报很是开心。

    “朱妈妈,我领到了第一个月工资,这1000元给您和弟弟妹妹们买点吃的。”2021年9月,延安大学毕业的付明军(化名)在微信中说道。

    “我今年已经大三了,我要努力学习,争取考上研究生……”

    一声声的问候,一次次“回家”,对朱培娟来说,这就是最好的回报。

    “当院长已经17年了,刚来时,这些孩子最大的才13岁,最小的才5岁,到如今,换了一批又一批,先后有80多名孤儿在陇县儿童福利院成长。其中34名孩子考上大学,1名孩子考上研究生,4名孩子光荣入伍,10多名孩子上了技校,20多名孩子走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道路。”朱培娟说,“每每接到这些离开孤儿院的孩子们打来的电话或发来的问候微信时,格外开心,希望他们离开了这个大家庭能过得更好。”

    “尽最大努力,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母爱”

    从走进福利院的第一天起,朱培娟就下定决心,要让这些孤儿和其他孩子一样在母爱的关心关爱下长大成人。

    2011年8月的一天,朱培娟得知陇县新集川镇白杨林村一个家庭遭遇车祸,父母双亡。她赶紧和同事租车前往村里了解情况,看到年仅5岁的丹丹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两个老人自己生活都成问题,便想让丹丹去福利院生活。

    “当时丹丹的爷爷奶奶不同意。”朱培娟回忆说,可丹丹不去福利院,今后生活一定会成大问题,而且上学也没人管。

    一次、两次、三次……从开始直接拒绝到提要求、讲条件,丹丹的爷爷奶奶终于点头同意。当丹丹背着新书包走进了县城一家幼儿园,朱培娟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17年来,在朱培娟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全县先后有20多名像丹丹一样的孩子及时走进福利院,开启了幸福快乐的新生活。

    如今,福利院向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转型。“陇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都有七八万农民外出打工。全县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多达1200多名,目前我们就是要让这些孩子得到更多的母爱。”朱培娟说,陇县已在全省、全市率先成立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成10个镇规范化未保工作站,将109个村(社区)妇联主任确定为儿童主任,坚持每周入户走访一次,精准解决留守、困境儿童在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在新的起点、新的征程上,我将带领团队尽最大努力,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更多的母爱。”说起今后的打算,朱培娟依然信心满满。

+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